1.確立自己的目標
確立目標既是人生成功的需要,也是激發人的潛力、最大化地創造價值的需要,所以,人生一定要有目標,有了目標,你就會想方設法為達到目標而努力。其實,設立目標本身就是自信的一種表現,你在心中有了目標,潛意識裏就會調動自己所有的能量,為實現目標而努力。但在製定目標時要注意,一定要使目標切合自己的實際,不要好高騖遠。否則,一旦目標實現不了,你就會因此而產生挫敗感,從而打擊自己的自信。
2.做事要有計劃
我們知道,自信是靠成功來取得的,而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但成功僅僅靠努力是不夠的,做事還要講究方法、講究效率。
做事的方法有很多,但做好計劃、按計劃行事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為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體驗工作的節奏感,使你覺得工作不是一種苦役;而是一種享受,這樣你更能夠感受生命的脈動,把握人生的韻律。
3.不要輕易放棄
信心是在不斷的努力、不斷的進步中逐步建立的,中途放棄、半途而廢,是造成我們缺乏自信的重要原因。所以,凡是我們認為應該做而且已經著手做了的事情,就不要輕言放棄。
愛迪生曾經嚐試用1200不同的材料作白熾燈泡的燈絲,都沒有成功。“你已經失敗了1200次了。”有人這樣對他說。可是愛迪生不這麼認為,他充滿自信地說:“我的成功就在於發現了1200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他並沒有放棄實驗,而是繼續努力,最終找到最適宜做燈泡的燈絲,所以獲得了成功。
就如同居裏夫人曾經所說:“生活對於任何一個男女都非易事。我們必須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緊的,還是我們自己要有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對一件事情具有天賦的才能,並且無論付出任何代價,都要把這件事情完成。當事情結束的時候,你要能夠問心無愧地說已經盡我所能了。一個人隻要有自信,那麼他就能成為他所希望成為的人。”
4.學會自我激勵
自信是一種內在的東西,需要由個人來把握和證實。所以,在建立自信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自我激勵。
勇敢地麵對別人的譏諷和嘲笑是自我激勵的辦法之一,當你遇到重要的事情,需要鼓起勇氣來麵對時,可以這樣對自己說:“造物主生我,就賦予了我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凡事能做。”這樣可以增強自己內在的信心、激發自己內在的力量,從而達到成功的目的。德國人力資源開發專家斯普林格在其所著的《激勵的神話》一書中寫道:“人生中重要的事情不是感到愜意,而是感到充沛的活力。”“強烈的自我激勵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所以,讓自我激勵成為一個習慣性的思想意念。如果內心經常存有失敗的念頭,你便已經輸掉了一半。相反,即使麵對逆境,也能坦然自若。
5.莫讓自己成為別人
模仿是上帝賦予我們的秉性,也是我們的能力之一。在學習、工作之初,特別是從事藝術職業的人,在從業之初,模仿是可以的,甚至是必要的。但是,造物主生你,是讓你成為真正的自己。千差萬別、各具特色麵孔的本身,就說明上帝是以多樣性來塑造這個世界的。你可以模仿別人,但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別人,你就是你自己,一定要找到你自己的獨特之處,造就自己、顯示自己。
四、好習慣助你成功
習慣左右人的思想和行為,決定著人的選擇和命運。它讓人行為敏捷或行動笨拙,使人聰慧靈透或者呆頭呆腦。好習慣可以讓人插上翅膀,飛向天堂;壞習慣可以讓人銬上鎖鏈,墜入地獄。所以,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借助好習慣的影響和力量。
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習慣,通過條件反射自動發揮作用。隻有一部分行為需要大腦來控製。人體這種巧妙而經濟的做法,把大腦從許多單調乏味的瑣事中解放出來了,使它有機會,也有精力從事更高級的活動。
正如一個熟練的音樂家在彈鋼琴的時候,每秒鍾能彈奏24個音節。彈奏每個音節時,指令通過神經從大腦傳導到手指、再從手指傳導到大腦。每一個音節要求手指做三個動作——彎曲、抬高以及至少一次的左移或右移。因此,一秒鍾內手指至少要活動72下,每一下都是本能的,手指的活動已經形成了習慣,在習慣的指導下,手指隨時能夠以適當的速度和力度到達適的地點。
有的音樂家不僅輕而易舉地做到了這一點,還能在彈琴時和別人進行精神高度集中的談話。由此看來,當習慣根深蒂固時,一個人可以通過習慣而不是神經中樞來指導行動,讓心智解放出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或者進行更有意義的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