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設備管理在生產企業的應用
企業管理
作者:成小軍
摘要:精益管理要求企業的各項活動都必須運用“精益思維”。“精益思維”的核心就是以最小資源投入創造出盡可能多的價值,為顧客提供新產品和及時的服務。某廠目前的設備管理方式已經不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需求,為了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公司開始引入精益設備管理理念。文章以某廠為研究對象,提出當前精益設備管理工作的具體思路和方法,以供探討。
關鍵詞:精益設備管理;生產企業;TnPM;精確管理;精益思維
中圖分類號:F4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4)29-0171-02
麵對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要實現持續發展,實施精益管理勢在必行,實施精益管理首先應該通過現場觀察了解發現工作中七種不精益的現象,即等待的浪費、搬運的浪費、不良品的浪費、動作的浪費、加工的浪費、庫存的浪費、製造過多(早)的浪費。隻要花些時間認真觀察,各種浪費現象自然盡收眼底。如果有可能,應該爭取把這些浪費的情況量化,這對實施改進計劃大有好處。現場出現以上現象,一定是管理出現了問題,管理者應深入思考,認真傾聽現場工作人員及管理人員的意見,把這些浪費的原因找出來,通過運用科學的分析工具、員工訪談、製度建立來製定改進方案。
精益管理的“精”就是少投入、少消耗資源、少花時間,尤其是要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投入和耗費,高質量;“益”就是多產出經濟效益,實現企業升級的目標更加精益求精。精益管理由最初的在生產係統的管理實踐成功,已經逐步延伸到企業的各項管理業務,也由最初的具體業務管理方法,上升為戰略管理理念。它能夠通過提高顧客滿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資本投入,使股東價值實現最大化。
某廠目前的設備管理方式已經不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需求,為了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公司開始引入精益設備管理理念。本文以某廠為研究對象,提出當前精益設備管理工作的具體思路和方法,以供探討。
1 精益設備管理的具體工作思路
一是以標準化為基礎,以TnPM為工具,不斷完善設備操作保養、點檢潤滑、維護維修標準,實施規範化的設備操作保養、維護維修模式,推行自主維護理念,積極開展設備改進與技術創新。二是建立以精細點檢為核心,以預防維修為抓手的設備保障體係,實現設備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的效率最大化、參數最優化、成本最低化的可靠控製,為生產管理精益化提供有力保障。三是以細化管理、減少冗餘、提高效率為目的,夯實、規範設備基礎管理,形成具有特色的設備管理體係。
2 精益設備管理的工作任務
2.1 精確數據管理
一是依托ERP、MES等設備管理信息化係統的建設逐步形成規範、完整的設備台賬及設備維修、保養數據,初步建立設備基礎管理數據庫,為實現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基礎。二是按照設備檔案管理辦法要求,通過檔案室查閱、廠家索取等方式,全麵整理設備檔案,建立一套完善、齊全的設備技術檔案,形成完整的設備技術檔案庫。三是依托TnPM設備管理工具的應用完善設備故障管理標準體係,進一步夯實“六源”、OPL、OPS、故障統計信息相關數據的真實性、全麵性,為設備預防維修提供詳實的基礎資料。四是結合對標創優指標及一流工廠評價標準,強化設備管理目標指標的統計分析工作,找出存在的薄弱環節,製定相關控製措施,促進設備管理績效的改進提升。五是建立設備零配件生命周期管理辦法,展開零配件生命周期管理基礎數據的統計,最終形成常用零配件生命周期數據庫,為控製成本和開展設備預防維修提供基礎數據依據。
2.2 精準狀態預測
一是建立完善設備技術標準,為精確設備狀態預測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及適合的操作方法。二是做實設備點檢工作,通過細化設備點檢、潤滑、維修保養、輪保等設備基礎管理要求,優化工作流程,完善檢查考核機製,落實設備點檢的二級檢查製度,加強對設備點檢質量進行考核及追溯,確保設備點檢工作到點、做實、達效,通過點檢數據達到及時預測設備運行狀態的目的。三是細化設備點檢問題反饋處理流程,形成“設備維修需求單”傳遞製度,確保設備點檢發現的問題責任明確、分析到位、處理到位、預防控製措施到位、檢查驗證到位,充分發揮設備點檢對提升設備運行狀態的積極作用,實現設備故障閉環管理。四是引入設備點檢、狀態預測檢測工具,提高設備故障預測能力。五是應用TnPM工具開展設備故障統計分析工作,為設備預防維修提供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