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文豪歌德說:“告訴我,你讀了些什麼,我就能說出你是哪種人。”
如果你決心讀書,你決心這樣做下去,你就會逐漸地、不知不覺地,也是必然地,你的詞彙就會豐富起來,你的語言就能夠變得更加優雅。慢慢地,你也就具有了你讀書中的這些精神夥伴的榮耀、美麗及高貴氣質。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也是采用這種方法來培養自己對語言文字的靈巧而熟練的運用能力。他年輕時,一次搭馬車從密蘇裏州到內華達州旅行。馬車的速度很慢,旅程相當痛苦。幸好,馬克·吐溫隨身帶了一本厚厚的《韋氏大辭典》。這本大辭典伴他翻越陡峭的山道,橫渡荒涼的沙漠。旅途的勞頓,就因為有了這本辭典而減輕了很多。並且他語言能力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提高。
背字典、讀字典的事情古今中外都有。查特罕爵士把辭典念過兩遍,每一頁、每一詞都讀了兩遍。白朗寧每天翻閱辭典,從辭典裏麵獲得樂趣及啟示。替林肯寫傳記的尼可萊和海伊說:林肯常常“坐在黃昏的陽光下翻閱辭典,直到他看不清楚字跡為止”。
這些例子並不特殊,每一位傑出的作家及演講家都有過相同的經驗。
詞典就是一座座知識的寶庫。常翻《新華字典》,逐漸就能體會到我們的方塊漢字背後的深刻內涵;而每一條成語,幾乎都包含著古人豐富的智慧,教給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所以無論是《新華字典》也好,《現代漢語詞典》也好,乃至《成語大辭典》《海辭海》等等每天都應翻翻,日久必有以獲。
清代有人曾說:“讀書不讀《說文解字》,讀遍詩書也枉然。”這可能有些偏激,可是,《說文解字》的價值是不能否認的。大家都很熟悉的話應該是“讀書不讀《紅樓夢》,讀遍詩書也枉然”,其實說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威爾遜總統的語言造詣很高,他的一些作品在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自己總結學習語言的經驗說:在我的家裏,父親絕對不準家中的任何人使用不正確的字句。任何一位小孩子說溜了嘴,都必須立即更正。遇到任何生詞,都必須立即解釋。父親鼓勵我們每一個人,遇到生疏的詞語,就經常應用到日常的談話中去,這樣就容易牢記下來。
閱讀可以增加知識量,讀那些最直接有用的書籍,多讀那些精品,經典書籍。
聽錄音帶、聽CD。聽那些名家名師的錄音帶和CD,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途徑,多聽是讓我們自己演講能力進步最快的方法之一。
看VCD、錄像帶,並多做筆記。多看名家名師的錄像帶、VCD,這樣既經濟又省時,同時,你可以模仿他們的語言、聲音、動作,還可以做好筆記。
冥想法則。當我們休息的時候或乘車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心中像“放電影”一樣,冥想,可以想象看過的VCD,聽過的CD或想象自己站在舞台上演講的情形。
聽廣播。現在的廣播電台非常多,同時有各種頻道,有時間多聽聽廣播,你不僅僅可以學習普通話,培養聽力,還可以學到許多書上、電視上沒有的東西,聽到許多好的故事,幽默笑話,最新最棒的音樂。
看精彩文藝節目。在電視上,經常會有各種大型晚會、文藝節目,多看這些文藝節目,我們可以學習主持人的主持,他們的語言措辭,不同聲音,豐富肢體動作,時尚著裝……向名人名師學習。有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得名師指點。我們要學習的話,一定要向名人、名師學習,學習那些被證明過有效的方法。這樣才會少走彎路,錯路,在學習演講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多看書,多學習VCD,還要參加各種培訓,培訓因為有老師現場指導,還有很多學員參加,我們可以學習每個學員的優點。這樣我們就會進步更快更好!
每天大聲朗讀30分鍾
大聲朗誦是快速提高演講能力的好方法。
你可以找幾本自己最喜歡的書,每天大聲朗誦30分鍾。我自己就比較喜歡拿破侖·希爾的《思考致富》,陳安之的《21世紀超級成功學》,奧格·曼狄諾的《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安東尼·羅賓的《一分鍾巨人》等,我在鏡前大聲朗誦,不斷修正自己的肢體動作、麵部表情、眼神……我們要讓練習成為一種好的習慣,我們朗誦時要充滿感情,同時注意停頓,逐漸地就會形成自己的個性和風格。
約翰·布萊特說:“我到圖書館時,隻會感到一陣悲哀:生命太短暫了,我根本不可能充分享受呈現在我麵前的豐盛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