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增強活力促發展(2)(2 / 3)

行動是良方

許多人害怕負起做決斷的責任——決定不下要采取什麼樣的行動。因為他們擔心,事情若是做不成功,他們便要成為承擺者的對象。因此,他們盡可能避免負責。如有必要,他們會陷入憂愁、疑懼、或不知所措。這種焦慮和緊張,往往使身體和精神趨於崩潰。1942年,有位住在加拿大尼加拉瓜瀑布地區的年輕小夥子,名叫柯思迪羅。他退伍之後,立刻在“安大略水力發電代辦處”找到一份修理機械的工作。18個月以來,他一直表現良好,而且工作得很愉快。一天,上司告訴他一個好消息——他被升任做領工,負責管理廠內重機油的設備。

“從那時起,我便開始憂愁了。”柯思迪羅描述道:“我曾是個快樂的機械工,但調升為領工之後,日子便不再快樂了。我所負的責任帶給我許多壓力,不論是清醒時或在睡夢裏、不論在廠內或家裏、焦慮常是我最親密的伴侶。”

“然後,事情發生了——我一直埋怨的緊急變故終於發生了。我當時正走向一個碎石坑,那裏應有四部牽引機在工作。但坑裏那時是一片寧靜,我急忙跑過去看,原來四部牽引機都發生故障。”

“我從沒碰到這樣的大事故,因此腦子空空不知如何是好。我跑去找監督,告訴他這個天大不幸的消息,然後靜等著他向我大發雷霆。”

“但屋頂並沒有掉下來,相反的,這位監督轉過身來,若無其事地向我微微一笑,然後說了幾個字眼——假如我有幸活到一千歲的話,也永遠不會忘記這些字眼。他對我說:

“把它修好啊!”

“就從那一刻開始,我所有的憂愁、恐懼和焦慮,完全一掃而空,整個世界又恢複了正常。我急忙拿了工具出去,馬上開始修理那四部牽引機。這幾個神妙的字眼可說是我一生的轉折點,並且改變了我的工作態度。感謝那位監督,我不但再度對工作燃起了熱忱,也下定決心——遇事不要驚慌,不要憂煩,隻要趕緊‘把它修理好’,就可以啦!”

住在印第安那州的泰德·史坦堪普先生,便是位幸運人士。他的父親不僅了解積極行動的價值,並且知道如何把這個觀念和習慣傳授給兒子。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當泰德年方12歲的時候,臨近住了一個小太保。時時跑過來欺負他。小泰德因此不敢出門,認為躲在家裏較為安全。一天,小泰德幫父親割草,父親為了表示酬謝,便給了一些錢要他去看電影,或吃些冰淇淋。但小泰德不想出門,因此雖然拿了錢,卻一直沒有出去看電影——這是他最喜歡的嗜好,但因害怕小太保糾纏,所以寧願放棄。

“父親問我是不是病了。”泰德·史坦堪普先生回憶道:“我隻含糊地答了幾句。第二天,我冒著危險在巷子裏玩彈珠,不幸就看到小太保遠遠走過來。小太保一見到我,馬上衝了過來,我則沒命地躲進車庫裏,上氣接不著下氣,而且嚇得臉色發自。更不幸的是,我又與父親碰個正著,他問我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隻好騙他我正和朋友玩捉迷藏。這時,小太保的聲音在巷子裏響起:

“‘出來呀,你這膽小鬼!’”

“父親聽了,轉身走開,不多久便取來一條兩尺長的皮帶。他告訴我,看我是願意到巷子裏麵去麵對小太保,還是寧願留在車庫裏吃皮鞭子。我猶豫不決,父親的皮帶立刻抽過來,狠狠落在我的後臂部,那痛楚使我願意馬上去麵對任何其它的打擊。”

“我像炮彈一樣衝出車庫,並且狠狠地給站在巷子裏的小太保一個出其不意的攻擊。由於他完全沒有預料到,一時反應不過來,因此給我一個大好時機向前猛攻,最後當然是把惡人擺平了。”

“接下去的幾天。可說是我童年時期最稱心如意的日子。我享受到重獲自尊的快樂,同時也深深體會到:不可逃避現實,要勇敢地麵對它。這種體會,使我往後的日子受益無窮。而這完全得自父親的皮鞭和理解。”

不僅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具有決斷和行動的能力,這同時還是我們“自我保護裝備”的重要元素。對大部份人來說,生活總是在幾個固定形式中擺動,沒什麼特別,因此一旦意外事件發生,便會惶然不知所措。我們若是能在平時便養成行動的習慣,能很快地評估出自己所處的狀況,能選出最好的解決方法,則一旦碰到生死關頭或緊急時刻,我們才有可能化險為夷。

害怕采取行動害怕出問題的心理。隻有鼓舞自己麵對事實、勇往直進的做法才能克服下來。若我們能在年輕時便受到這樣的訓練,以後將受益無窮。

住在俄亥俄州春田市的艾爾·比夏先生,便曾遇到這樣的危機。比夏先生和妻子及三歲大的女兒一同開車到科羅拉多歡度聖誕佳節。那一天,風雪交加,高速公路上的車子都減速慢行。忽然,開在他們前麵的幾部車子都停住了,比夏也急忙煞車停下來,並試著倒轉車子往回開。但風雪實在太大了,他們一不小心便陷入車道的積雪當中,動彈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