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上的冰雪奇景——肅南“七一冰川”

冰川,概屬高山區的天然水庫。這是因為在高緯度及高山地區,因常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大氣降水多為固體形態,地表形成長年不化的積雪,且逐年增厚。積雪表麵吸收太陽熱,白天融化、滲浸,夜晚結冰,使積雪變成粒雪。粒雪受到巨大靜壓力作用發生重結晶,形成冰川冰,冰川冰在壓力和重力作用下發生運動就形成冰川。冰川在流動過程中,對沿途河床和兩側基岩進行磨挫,形成冰鬥、角峰、懸穀、羊背石等一係列冰蝕地貌。冰川消融後,所攜帶的碎屑物質被堆積下來,形成漂礫、鼓丘等冰磧物。冰川本身以及由於它流動和消融所形成的冰蝕地貌,成為一種重要的旅遊資源,這一資源在甘肅境內以“七一冰川”最為著名。

遊人從嘉峪關市驅車前行近兩個小時,行程約116公裏,即到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的祁連山腳下。沿山穀便道向上走,山路迂回曲折,越往上走路越陡峭。艱難行走約一個半小時後,豁然洞天,眼前一片耀眼的冰雪世界:遠望似銀河倒掛,白練垂懸;近看則冰舌斜伸,冰牆矗立,冰簾垂吊,冰鬥深陷,神秘莫測。這就是中科院蘭州冰川研究所科技工作者和原蘇聯冰川學專家於1958年7月1日發現的一座亞洲距城市最近的冰川,並以發現的日期命名為“七一”冰川。

祁連山是河西走廊南側的一群平行排列的褶皺斷塊山脈,長900公裏至1000公裏,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其中5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6座。祁連山為古代匈奴語,意為“天山”是說該山峰高聳入雲,高似“天山”。山上共有冰川3060多條,總麵積2060多平方公裏,為典型的高原冰川。冰川儲量為1145億平方米,其融水為河西走廊綠洲生成的水源基礎,被譽為“高山水庫”。“七一”冰川隻是祁連山眾多冰川中的一座。它是大陸沉積冰川,表麵積石少,移動緩慢,平均厚度70米,最厚部位120米,冰舌部位海拔4300米,冰峰海拔5150米,冰川斜掛在陡度小於45度的山坡上,全長30多公裏。其中旅遊觀賞範圍4萬多平方公裏。

“七一”冰川景觀奇異。引人入勝。巨大的冰層峰巒迭嶂,壯觀雄偉。連綿起伏的冰川雪峰猶如一條銀色巨龍橫臥。那陡峭的冰崖、雄偉的冰牆、垂吊的冰簾晶瑩剔透、銀光耀眼,構成一幅奇特壯麗的圖畫。尤其是夏秋兩季,冰川上溶消的雪冰猶如銀蛇飛舞;冰舌部位懸掛的瀑布彙集成潺潺清流,穿過岩峭飛流直下,聲震山穀。遊人若爬上海拔4500米的冰舌前沿的平坦巨石上,頭頂湛藍如洗的天空,遠眺白茫茫雪山直插雲天,呼吸著清新爽快的空氣,仿佛進入了另一世界,妙不可言。冰川神奇壯美的景觀讓遊人心曠神怡,歎為觀止,每年吸引著眾多旅遊觀光者和登山愛好者前來遊玩。

“七一”冰川不僅空氣新鮮,景色壯觀,而且也是珍稀動物棲息的樂園。山中常有鼠兔奔跳,雪穀內旱獺憨態可掬,陡坡上雪雞棲息,雪蓮與冰晶爭芳鬥豔,山下草坡上則牛羊遍野,還有牧人們的帳篷中冒出的嫋嫋炊煙,這多姿多彩的景致讓遊人留連忘返。

“七一”冰川那潔白、晶瑩、奇特的景致和距離城市較近、登臨觀賞方便的優勢,日益引起了旅遊界的關注。為了開發旅遊資源,近年來嘉峪關市在冰川修築了登山道路和宿營地,修建了躲避雨雪的洞房,建立了“青山不老,為雪白頭”的紀念碑,遊人當天即可返回,遊玩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