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硯作為甘肅省特有的一種具有獨特實用價值、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的地方工藝品,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成為友誼的使者。受到中外遊人的青睞。

絲路上的名貴酒器——酒泉夜光杯

提起夜光杯。遊人馬上就會想起唐代大詩人王翰寫的那首膾炙人口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千百年來,杯以詩揚名,詩以杯傳世,交相輝映,化為一體。以致誰也難以分清是由於《涼州詞》絕妙,從而使夜光杯聲震環宇呢?還是因為夜光杯名貴,從而使《涼州詞》名傳千古?

夜光杯具有耐高溫、抗嚴寒的特點。斟滿酒,不爆不裂;寒冬時。不凍不炸;盛酒時,色不變,味更濃。而且保管方式簡單,使用完畢,不洗不刷,隻要用幹淨布輕輕擦拭,裝入盒內,避免沾積塵垢,謹防煙熏,就能長久保存天然的光彩色澤。

其實,夜光杯作為名貴飲酒器皿,早在西周時就聞名遐邇。相傳西周穆王應王母之邀,赴瑤池盛會,西王母送給周穆王一隻“夜光常滿杯”,此杯“若傾酒入杯,對月照映,反光發亮,光明夜照,故稱夜光杯”。

現在我們常說的夜光杯,指的是“酒泉夜光杯”,為酒泉曆史悠久的傳統高檔工藝品。它采用質地優良、色彩斑斕的祁連山老山玉、新山玉和黑水河玉等上等好玉石精工雕琢而成。這些玉石紋理自然,晶瑩細潤,軟硬適度,可以隨意雕琢。用它雕琢出來的夜光杯。杯壁薄如蛋殼,光滑透明,輕巧方便,將盛滿美酒的夜光杯放在月光下。更顯得玲瓏剔透,晶瑩光亮。

酒泉夜光杯以色澤論,有翠綠、鵝黃、黃綠、墨綠、羊脂自等品種,色彩斑瀾,五顏六色,美不勝收。那白的似冰飾,黃的如鵝絨,綠的賽翡翠,墨綠的象荷葉,五光十色,光亮照人。這些夜光杯工藝精細,製作繁雜,一般要經過選材、造型、雕刻、定形、拋光等31道工序。可製成民間式的喇叭口酒杯,古典式的齊口平底杯,圓筒式的西洋式高腳杯,雕花杯、金絲邊杯等。其造型生動,風格獨特,杯壁薄而透明,雕刻精巧別致。酒泉夜光杯由於久負盛名,深受國內外收藏家和遊人的喜愛,是國內外市場上搶手的旅遊工藝品,現不僅暢銷全國,而且已遠銷歐、亞、美三大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深受國際市場的歡迎。除酒泉夜光杯外,武山山丹工藝廠、隴西大理石工藝廠等廠精製的雙龍杯(仿古杯)、玉茶碗(三泡台)、夜光杯及彩雕玉製筆筒等各種玉器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以質地細密、色澤碧綠、紋理天然、光滑透明、古樸典雅、纖巧精細而名傳華夏。

享譽神州的傳統手工藝品——保安腰刀

在甘肅,在西北,一提起保安族,就使人聯想到保安腰刀。作為一種積石山保安族獨家生產的傳統手工藝品,保安腰刀真可謂工藝考究、刀刃鋒利、樣式美觀、獨具風格,不僅是保安、東鄉、藏、蒙古等民族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同時又是他們隨身攜帶的裝飾品。時至今日,保安腰刀的名氣越來越大,其文化價值已遠遠超過了它的實用價值。

保安腰刀選用優質鋼材,用傳統的鍛打與淬火法精心打造磨製而成。刀柄多用梅花牛角。迭壓紅銅、黃銅、鋁片等金屬,然後挫磨成各種堆金迭銀、層紋交錯的圖形。刀鞘外包裹黃銅或紅銅,飾以各種圖案,並安裝有扣環,以備佩帶。腰刀本身長十幾厘米,一刀一鞘,或一鞘雙刀。其品種有30多種,以刀型、刀柄、刀鞘的不同樣式,而各有其名,如:什樣錦、寶劍刀、銅扁鞘、西瓜頭、圓角滿把、細羅、雙羅、紅羅等,玲瓏剔透,各有千秋。龍其是“什樣錦”,在尺寸、樣式、刃口、紋路上精心琢磨,刃柄上用各種金屬、甲骨、玉石等壘疊而成裝飾,並夾有紅、黑、綠、白等各色梅花。圖紋美觀。色澤鮮亮;刀鞘上插一把小巧玲瓏的銀色或紫銅鑷子。新穎別致。保安腰刀和諧地飾繪金黃、湛藍、翠綠、墨黑、銀白、深灰等各色於一體。組成絢麗多彩的圖案飾紋,不啻為一種別具匠心的藝術創造。

保安腰刀的工藝技術,據傳說是保安族從青海省同仁遷居到循化時,從一個修理火炮的“黑火匠”那裏學來的。最初學會的也隻是一般的打刀子技術,後來定居大河家後,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改進工藝。在樣式、鍛打、淬火、鑲嵌、砸鉚等方麵不斷提高,經長期的反複實踐才達到現今比較完美的工藝水平。

保安腰刀的生產。因屬家庭手工生產,其技術工藝一般都是通過父傳子、兄傳弟,親戚、鄰居相互學習而流傳和發展起來的,其經營者多為個體,基本上都沒有與農業生產分離。經銷基本上以訂貨為主。所以說保安腰刀是保安族智慧的結晶,保安腰刀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保安族曆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保安腰刀不僅可用作防身。而且也可用於屠宰牛羊的屠具,吃肉時的餐具,日常生活中的器具。同時它也是保安人民愛不釋手的佩帶裝飾品。並且,隨著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保安腰刀已作為獨特的民族工藝紀念品遠銷國際市場,深受海內外遊客的青睞與喜愛。

中國雕漆藝術珍品——天水雕漆

雕漆是中國古老的傳統工藝製品,相傳在距今3000年左右的商代就有雕漆盤和雕漆盆的製作工藝了。公元1961年,雕漆工藝傳到了天水,由於天水工藝廠生產的雕漆器具在繼承古代傳統雕漆工藝的基礎上,又從雕塑、繪畫藝術中汲取營養,形成了渾厚的西北風格。現在。天水雕漆工藝日臻完善,其雕漆製品已獲得國家外貿“免驗”出口的信譽,遠銷英、美、法、德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出口的“熱門”商品。

天水雕漆之所以成為珍品,在於它的每件製品都要經過木工、漆工、石刻工、鑲嵌工、描金工的精心製作,一件屏風和一張沙發需分別經113道和185道工序。講究的雕漆台麵要反複刷漆數十遍,僅漆層就達數毫米之厚。雕漆的生產周期長,最快的也得半年左右,甚至有一年以上時間的。

天水雕漆器具多以東北紅鬆、椴木和小隴山盛產的天然漆為主料,配以福建壽山石、浙江青田石、山東綠凍石、北京黃石和珊瑚、象牙、珍珠、螺鈿等精製而成。它采用的裝飾方法多為石刻鑲嵌(又名花嵌),用五光十色的石料及象牙、玉石等配料雕刻成人物、花鳥、走獸、文物等鑲嵌在圍屏或桌麵上,並交替運用鑲銀、貼金、印錦、胎花、描金、彩繪等裝飾方法使之更顯得立體感突出,生動逼真。另外,也有少量產品為彩漆屏繪和雕填。彩漆屏繪是用生漆調入漆顏料,直接在漆麵上作工筆重彩畫。雕刻則是在器具漆麵上先雕出圖案,再填入配有顏料的油漆,使圖案平麵平展如初,天衣無縫。不管用哪種裝飾方法,一般都講究布局滿堂。如名揚中外的“鬆鶴花鳥屏”。各種形態、色彩的鬆、鶴及梅、菊竹、水仙、玉蘭、牡丹、月季、百合花和山雀、孔雀、蠟嘴、繡眼、錦雞等花鳥協調地占滿五扇屏麵,顯得富麗堂皇、精美絕倫,充滿祥和、繁榮景象。在製作技藝上,注重立體和映襯的巧妙結合,像聞名遐邇的“黑漆六扇文物屏”,主體上雕工細作的24件曆史文物以畫邊上一萬多顆微型田螺等作陪襯,再經裝上金線,顯得黑白分明,線條鮮亮,金碧輝煌,襯托得文物猶如真品一般生動傳神。在畫工上,力求人物花鳥等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如大型畫屏“群仙祝壽漆屏繪”,雖然畫麵上繪有群仙、王母、瑤池、仙女等造型數十樣,並有多種奇花異草、珍禽異獸,但由於形態、神情各異,讓人感到賞心悅目、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