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兵的“兩憶三查”搞得有聲色,軍區《前進報》聞訊,由總編輯嵇炳前帶隊前來采訪,指名要好好宣傳雷鋒。王寄語熱烈歡迎,說:“你嵇大總編來了,又是宣傳雷鋒,我們一定大力配合。情況我待會兒和你談,先帶你去看一個金庫。”嵇炳前不解:“金庫?”
王寄語把嵇炳前和兩名記者帶到雷鋒臨時住處。見屋內空無一人,床頭擺著四本日記本。王寄語拿起日記本:“老嵇,就是這個。”嵇炳前接過:“日記?好東西!”其他兩名記者也在翻閱:“啊!全是閃光的語言!”嵇炳前立刻感到這些日記含金量很高:“老王,別的材料,我們先不管,這四本日記,我們借回去,摘抄一些,加上編者按,發一個整版。你看,怎麼樣?”王寄語很幹脆:“行,行!這四本日記,你拿走吧!回頭我和雷鋒同誌解釋一下。
稽炳前帶回日記,把任務交給一位資深編委董祖修。老董夤夜讀雷鋒日記。他翻開雷鋒1960年參軍後新啟用的日記本。第一眼便被扉頁上貼的黃繼光畫像吸引住了:畫像上的黃繼光怒目向前,頗具戰場上麵對仇敵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雷鋒在畫像兩側空白的地方豎行寫道:英雄的戰士黃繼光,我永遠向您學習!在扉頁的另外一張紙上,雷鋒還寫下七行誓言:
我是黨的兒子,人民的勤務員,
為了全人類的自由、幸福、解放,
哪怕是高山、大海、巨川!
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
就是入火海進刀山,我也心甘情願!
頭斷、骨粉、身紅心赤,永遠不變!
雷鋒(蓋印章)
看著看著,老董激動地站起來。複又坐下,繼續往下看。不時地念出聲來:
……一滴水隻有放進大海裏,才能永遠不幹,一個人隻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一起的時候才能有力量!
要記住:在工作上,要向積極性最高的同誌看齊;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誌看齊。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
吃飯是為了活著,可活著不是為了吃飯。
高樓大廈都是一磚一石砌起來的,我們何不做這一磚一石呢!
雷鋒同誌,願你做暴風雨中的鬆柏,不願你做溫室中的弱苗。—自己題。
……
第二天,老董彙報:“老稽,雷鋒日記完全可以摘登。”並且說,“我一本一本往下看,深感雷鋒絕非一般戰士,而是一位真正把個人命運同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聯在一起的先進典型。他很多富有哲理性的話語值得我們仔細琢磨。雷鋒特別虛心好學。他愛讀書,從毛主席著作到文藝小說,什麼書都看。讀書,必有心得體會;看電影、戲劇,必有感想。所有的英雄模範,都是他學習的榜樣。市裏的勞動模範張秀雲,戰鬥英雄黃繼光,音樂家聶耳,革命烈士方誌敏,英雄董存瑞和他的戰友郅順義,我們《前進報》上刊登的舍己救人的鄭春滿,舍身救火的向秀麗,黨的好兒子龍均爵……都在他的日記中留下了名字。”老董提出要到雷鋒所在的連隊采訪一次,以得到更多的東西。稽總編巴不得:“行啊,你快去吧!”
老董從沈陽趕到撫順運輸連駐地,深入四班營房,翻開雷鋒的紅皮箱,找到雷鋒其他幾本日記,老董如獲至寶。突然從一本日記中飄落下一張小紙條,老董撿起來,展開:
對待同誌要像春天般溫暖,
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
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
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
老董隨口念出聲來,越念越有勁兒,喜出望外:好呀!太好啦!這四句話用春、夏、秋、冬四季作比喻,把對待同誌、對待工作、對待錯誤思想以及對待敵人所應有的正確態度,非常精辟、形象地表述出來。如果把這四句話,同雷鋒的事跡結合起來宣傳,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這時,連隊政工會議還在進行,工程兵不少領導同誌詢問雷鋒入黨問題解決沒有。運輸連指導員高士祥彙報說,11月8日連隊支部大會已經通過,隻是後勤處黨委還沒有來得及討論批準。韓政委當機立斷:“這好辦。你趕快回撫順,明天中午,把雷鋒的入黨誌願書帶到沈陽來,團黨委委員多數在這裏,後勤黨委書記,你這個支部書記也在這裏,後勤黨委來不及批,我們團黨委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