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晚上,就在軍區招待所的二樓會議室召開了工程兵十團臨時黨委擴大會,議題隻有一項:討論批準雷鋒入黨。雷鋒的入黨介紹人高士祥讀了雷鋒的“入黨誌願書”,韓政委講了外調情況,黨委委員沒有提出任何異議,一致舉手通過,批準雷鋒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會後,趙玉瑞找雷鋒談話,兩人並肩在軍區招待所的林蔭大道上漫步。趙玉瑞說:“雷鋒同誌,昨天晚上,團黨委特地在軍區招待所召開了黨委擴大會,批準你入黨。今天,我代表組織正式通知你,你已經是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了。”雷鋒眼裏放光:“啊,趙股長,我……”“你先不要激動,聽我把話說完。黨齡從支部大會通過你入黨的那一天算起……”“我記得。是1960年11月8日,恰好是我參軍十個月。”趙玉瑞感慨很深:“是啊!雷鋒同誌,你進步很快。入伍八個月,榮立一次二等功;入伍九個月,成為全團艱苦奮鬥‘節約標兵’;入伍十個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軍區工程兵即將召開首屆共青團代表會議,你是特邀代表,工程兵黨委還準備授予你‘模範共青團員’稱號。一個入伍不到一年的新戰士,能夠這樣大踏步地前進,這在我軍和平時期的建軍史上,是罕見的。作為你的戰友和同誌,我為你驕傲,我也想聽聽,你有什麼感想?”雷鋒的心跳得飛快:“我,我心裏有好多話,可是,一下子又不曉得說麼子好。有一句話,我是牢記在心的……”“啊?”雷鋒說:“沒有黨,就沒有我雷鋒!”
這時,張峻拉著高士祥走來:“雷鋒同誌,聽說你入黨了,恭喜啊!我今天要采訪你和高指導員。來來來,先拍張照片。”這一次,雷鋒很幹脆:“張幹事,采訪、拍照片是黨交給你的任務,你說怎麼拍?我聽你指揮。”張峻覺得雷鋒真可愛:“要不,我們進屋去,換個環境,找點感覺。”“行。”
他們到了招待所內。張峻拍下高指導員與雷鋒在一起學習《中國共產黨章程》的照片。
照片登在沈陽軍區《前進報》上,大字標題“雷鋒同誌入黨”。同時刊發“聽黨的話,把青春獻給祖國—雷鋒同誌日記摘抄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並且加上編者按:“雷鋒同誌的事跡,在本報1309期上已作了些介紹,這裏再把他的日記摘錄一部分發表。當我們翻開他的日記本,開始閱讀的時候,就把我們的精神完全吸引住了,每一篇、每一句都對我們是一個極大的教育和鼓舞,使我們久久不能動筆割愛。雷鋒同誌確實是我們祖國的優秀青年,是毛主席的好戰士。……”《遼寧日報》、《解放軍報》、《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軍內外大報,都以不同題目介紹了雷鋒事跡。
通過媒體的宣傳,雷鋒名字的知曉度在軍內外很快上升!戰士、工人和各界群眾爭相讀報。雷鋒的親友們也喜悅地看到了報紙,尤其是小易,她更是喜在眉梢樂在心。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韓政委親自為雷鋒家鄉的《望城報》寫了署名文章《我軍的光榮,家鄉人民的光榮》。文章說:雷鋒是我部運輸連戰士,他入伍不到一年,就做出了平凡而偉大的事跡……這些事跡的每一點,都體現了鮮明的黨性和階級性,都建築在為了祖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基礎之上,無不閃耀著共產主義的思想光輝。雷鋒事跡是一部富有教育意義的活教材,任何同誌翻開這部活教材,無不為雷鋒同誌高尚的思想品德所感動……
這篇文章,在雷鋒家鄉引起強烈反響。
《解放軍戰士》雜誌也刊出長篇通訊《毛主席的好戰士》及《雷鋒同誌日記摘抄》以及評論《發階級之憤,圖民族之強》。
一時間,雷鋒名揚天下。
1961年1月14日,中央軍委工程兵政治部發出《關於開展學習雷鋒的通報》。通報中說:“雷鋒同誌不忘過去,處處以黨和人民利益為重的高貴品質,是我們工程兵的一麵旗幟,堪為我工程兵全體指戰員學習的榜樣……”
各部隊聞風而動,紛紛來工程兵十團取經,請雷鋒作報告。
2月,在沈陽住招待所的陳廣生,終於寫成一篇三萬多字的報告文學《向陽坡上長勁苗》。他首先向王寄語副主任彙報。王寄語看過稿子,認為寫得很好。他準備以軍區工程兵政治部宣傳處的名義先打印幾十份征求意見稿,分發有關同誌和雷鋒同誌本人征求意見。把意見收上來以後,再由陳廣生動手修改、定稿。這樣,就會避免走彎路,也節約了時間。
陳廣生很快拿到了《向陽坡上長勁苗》的打印稿。這時,突然接到總政的命令,調他去八一電影製片廠參加電影劇本《地雷戰》的創作。《向陽坡上長勁苗》這篇稿子,征求意見的後續工作,由工程兵政治部來做,最後定稿,等他搞完電影劇本回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