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教育家,可我是學習者。而我的工作最讓我樂此不疲的一點就是,我的四周環繞著其他熱愛學習的人。
——比爾·蓋茨
(一)
西蒙伊與比爾·蓋茨的相識非常有趣。在一次軟件行業大會上,他們不期而遇,相談甚歡。談話不到5分鍾,西蒙伊就決定放棄施樂公司的優厚待遇加入到微軟工作。因為對一個軟件開發者來說,最大的鼓勵就是將他研製的成果轉換為市場產品,讓越來越多的人使用。而施樂公司渙散的銷售隊伍和滯後的產品生產模式讓西蒙伊的許多心血都腹死胎中;相反,微軟的活力正是他所欣賞和向往的。因此,西蒙伊與比爾·蓋茨雙方一拍即合。
比爾·蓋茨也十分欣賞西蒙伊的能力。在西蒙伊來上班的第一天,他親自迎接,並陪同西蒙伊仔細參觀了整個微軟公司,把公司的情況毫無保留地向西蒙伊作了介紹。
加入微軟後不久,西蒙伊就發現自己的選擇是多麼正確,他也很喜歡比爾·蓋茨這個老板。比爾·蓋茨從來沒有架子,對於自己掌握的知識總是樂此不疲地告訴別人,而且對工作充滿激情。即使幾天幾夜不睡,他仍然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公司裏也沒有等級之分,大家親如一家,與施樂公司那種死氣沉沉的工作氛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西蒙伊還記得自己去施樂公司提出辭職的時候,施樂公司的同事那種驚訝的表情,他們甚至以為他在開玩笑。當他說自己是十分認真時,公司的同事又極力勸阻他不要走錯路。微軟那麼一個小公司算什麼?為什麼放棄在“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實驗室”工作的機會,而願意去同“那些孩子們”一起幹呢?
西蒙伊沒有解釋太多,他覺得自己解釋他們也不會理解的。他要去開創一番事業,而不是樂享擁有一個人人羨慕的穩定工作而不求進取。
在決定讓西蒙伊開發微軟公司的應用軟件之後,比爾·蓋茨迅速對他委以重任:任命他為應用軟件開發部主任。
在任命當晚的慶祝酒會上,比爾·蓋茨還表達了這樣的希望:今後,要使應用軟件對微軟公司的貢獻超過操作係統。西蒙伊自然知道這份任務的艱巨,他用力地點點頭,並喝下了這杯代表責任的酒。這標誌著以西蒙伊為首的開發小組正式成立。沒過多久,西蒙伊就交出了一個良好的成績單。
他們首先完成了一種名叫“多計劃”的軟件設計。這是一種超出以往的全新的嚐試,這種使用方式一直影響至今:這就是著名的“菜單”方式。在“菜單”發明之前,計算機的使用者為了開啟軟件的某一功能,必須輸入一些指令。
這是一項十分麻煩的事,而且常常出錯。因為一旦打錯一個字母,就需要重新輸入。尤其對於非專業的計算機人員是十分困難和不便的。因為你無法直觀地看到所有你所需要的指令,你必須記住那些指令。而且一旦指令出錯,你也不知道到底哪裏出了問題。這些指令在執行的過程中是否正常,也難以直觀地顯現出來。
這些都是“界麵不友好”的表現。而西蒙伊的“菜單”模式完全改變了這一點,讓界麵變得更加人性化。簡而言之,就是更加便於操作,因此也更加友好。
(二)
當西蒙伊剛剛提出“菜單”這個新名詞時,同事們都捧腹不已,他們笑著說:
“這不像是一個軟件設計,倒像是餐館的某種服務。”
“對極了,要的就是這種服務。”西蒙伊接著大家的話茬繼續說下去,“我喜歡舉餐廳的例子來說明什麼是菜單。假如我到一家法國餐廳吃飯,但我不會說法語,對四周的環境也十分陌生,心裏忐忑不安,害怕出洋相,非常緊張。這時來了一位女招待,用法語向我打招呼,我會突然感到兩手冰涼。我想各位應該都有這樣的體會吧?
“於是我設想,如果一名會計坐到計算機麵前的時候,他是不是也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呢?怎麼辦?如果麵對這樣的尷尬呢?這時,假如有人給我一份菜單,那就好了。我可以指著菜單點菜。這不會有錯,即使我點的不是我想要的東西,也許我最後一道菜點的是蝸牛,也不至於使我尷尬。
“但是,設想一下,假如你進了一家法國餐廳,那裏卻沒有菜單供你點菜,你得用法語告訴女招待你想要什麼,那就麻煩了。在計算機的程序方麵,情形也是一樣的。你必須要有一份菜單。菜單是友好的,因為使用者知道他要選擇什麼,隻要用鼠標在那個位置上點一下,就能選出他所需要的東西……他不必亂發命令。如果亂發命令,就可能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