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西蒙伊的這個出奇的設計在當時並沒有立即迎來市場的有效反饋,甚至有些報社記者還嘲笑西蒙伊的異想天開。正如任何新事物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一樣,比爾·;蓋茨並不著急,他有條不紊地按照自己的打算開展下一步的計劃。他相信,更多的事實很快就會證明了“菜單”的強大功能。
1982年春,比爾·蓋茨打算將這套軟件交給IBM公司。但是,IBM對此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它仍然繼續大力推廣MS-DOS版的Visicalc。
8月,比爾·蓋茨按照約定又將這套適合蘋果公司運行的多計劃軟件的第一版推出,過了不久,又發行了CP/M版。比爾·蓋茨又對外宣布,任何人隻要會使用計算機,就能夠使用這套多計劃軟件。敏銳者已經從中嗅出了其他的味道:他是在宣布現行的Visicalc和Supercalc即將被逐出市場。
1982年10月,隨著蘋果公司對該係統的良好反饋,IBM公司也注意到了這個新動向。他們立即與比爾·蓋茨接洽,也相繼推出了裝有多計劃軟件的計算機。計算機一問世,IBM的強大影響力立刻就顯現出來了。
報界再一次迅速做出了反應。《軟件評論》雜誌把它評為同類產品中的最佳選擇,說它易學易用、功能強大。該雜誌還說:
“多計劃軟件似乎是專為取代Visicalc軟件的位置,為獨領市場風騷而設計的。”
另外,他們還說它“擁有全部必需的性能”。
幾乎與此同時,《世界信息》周刊也將這個軟件列為“年度最佳軟件”。這一切都讓比爾·蓋茨感覺十分得意。
(三)
幸運總是接踵而至的。早在一年前,美國新聞界曾經做過一項調查,了解人們是否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擁有一台家用計算機,結果是80%的人有這個願望。
當時有人作了一個大膽的預言,說到20世紀末,全世界個人計算機的擁有量將達到8000萬台。這個預測而今看來過於保守,但也可見當時計算機的浪潮已經席卷了幾乎每一個美國人。
具有50多年曆史的美國新聞周刊《時代》每年都要評選出一位新聞人物,作為前一年的總結。而這一總結也反映著世界上變化萬千的時代風雲動向。上過《時代》封麵的偉人不勝枚舉:羅斯福、丘吉爾、裏根、鄧小平……這些偉人不是政要,就是卓有建樹的科學巨匠。而1982年年末的《時代》周刊評出的“新聞人物”卻有些出人意料。他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台機器,一台微型電子計算機。
雜誌的主編奧托·弗雷德裏奇先生對這位“封麵人物”作了別出心裁而又熱情洋溢的介紹:
在整整一年的新聞中間……最有意義和最吸引人的話題並非一個單獨事件,而是代表了一個發展進程,一個不斷發展並且被廣泛接受的、備受歡迎的進程。同時,這個進程還影響到其他各個領域。它創造了一個新的曆史。所以,《時代》在當今風雲激蕩的世界中選擇了這樣一位新聞人物。當然,它並不是一位什麼人物,而是一台機器,一台個人計算機。
奧托在文章中也提到了電腦發展過程中困擾著比爾·蓋茨的一些事實。
計算機用戶數量的瘋漲,對軟件的需求自然大為迫切。用戶需要更多更好的軟件,以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和要求。沒有軟件,計算機隻是一個擺設;軟件不豐富,計算機也無法發揮它的威力。由於軟件開發的滯後,計算機的使用範圍受到很大的限製,人們購買計算機的熱情自然也就被局限了。計算機,隻有當它具有更多的功能、具有更強大的用途時,才能擁有更多的消費者。
在此前的一次采訪但各種,比爾·蓋茨也提到了同樣的擔心:
“我們沒有對軟件的標準和質量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控製。我曾買到過根本不能用的軟件……盡管現在有許多軟件出現,但大多令人悲哀。”
作為最有作為的軟件公司的老板,比爾·蓋茨也坦言了自己的打算:
“兩年之後,我們要推出在各方麵都能真正滿足消費者需要的軟件。現在的軟件太糟糕,太難使用,而且缺少更多的性能。不過,這一切正在得到改善。”
1982年,27歲的比爾·蓋茨登上了《金錢》雜誌的封麵。雖然他看起來略顯青澀,但他的眼光卻敏銳而執著。他再不是那個初出茅廬的青年,而今的比爾·蓋茨更加成熟、老練,他已經可以麵對記者侃侃而談,他的商業理想也正在向他一步步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