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絕地反擊(2 / 3)

最重要而直觀的就是操作太複雜,用戶至少要記住30-50個操作鍵和複雜的排版規則才能比較熟練地編輯文本。為了使用它,用戶每次都必須同時按下幾個鍵的組合,還需要不斷地翻閱用戶手冊才能夠解決一些輸入問題。

這些弱點無疑都是致命的。隻要微軟能夠研發出新的、好輸入的軟件,“文字之星”必將很快被取代。

針對“文字之星”的這些弱點,微軟團隊設計出了一款全新的軟件,它不僅具有友好的圖形界麵,還采用了鼠標,讓用戶易於操作。

此外,它還添加了對輸入文字的修改、編輯、存儲功能,大大減輕了文字工作者的勞動,節約了時間,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1983年4月,在亞特蘭大展示會上,成千上萬的觀眾見識到了這款被稱為微軟Word1.0版的軟件。為了將來“收編”MicroPro“文字之星”的用戶,這款產品還與“文字之星”相互兼容。

報界迅速做出反應:《哨兵之星》雜誌記者認為在他所試用的10多種文字處理程序中,微軟的Word軟件是最優秀的一套軟件,甚至使他不再使用他以前喜愛的“文字之星”。

本來比爾·蓋茨想給它起名叫“多文件(Multi File)”軟件,但這個商標已經被人注冊了。微軟負責產品推廣的羅蘭·漢森覺得短小精悍的名字更容易讓人記住,他說:

“就用微軟好了,就稱它為微軟Word。”

這樣帶上微軟標識的軟件更有利於提高品牌實力,比爾·蓋茨覺得這個主意好極了。此後多年,微軟所推出的office辦公軟件係列產品都是用微軟作為命名的抬頭,既不與其他公司的軟件相衝突,又有利於微軟的品牌推廣。

“文字之星”的老板魯賓斯也看到了Word1.0的成功,他也是個軟件老手。他以前也曾與比爾·蓋茨交過手,並且擅長談判,連比爾·蓋茨都敗下陣過。

因此,此次微軟的新產品發布雖然反響強烈,但魯賓斯並沒有將它放在眼裏。因為他也看出Word1.0雖然新奇,但一時半會根本沒法超越成熟的“文字之星”。

魯賓斯的這一點判斷十分準確,但他卻不知道比爾·蓋茨的能耐就在於他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超越對手,而且在推出新產品後不久就會不斷改進產品,想法設法滿足用戶的需求,不斷提升產品的品質。

就在魯賓斯狂言地評價比爾·蓋茨“總是錯誤百出,而且反複無常,他純粹是靠運氣,沒有深謀遠慮,沒有想象力,也沒有花招技巧”的時候,比爾·蓋茨和他的團隊已經開始進行下一步的營銷計劃了。

MicroPro的商業手法十分嫻熟,而微軟的薄弱環節就是銷售服務體係。1984年5月,微軟負責零售部門的新任副總裁傑瑞·拉騰伯走馬上任。他發現接待用戶回複電話的隻有兩名女士,而多數用戶的留言並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他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因此將客戶服務部的人數增加到30名,相應的技術支持人員也增加到60名,以提高開發產品的速度和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

1984年底,微軟又接連推出了Word1.1和Word1.15兩個版本,並在當年聖誕夜開展促銷活動。

雖然如此,1985年初發布的一項全球文字處理軟件銷售調查報告顯示:MicroPro的“文字之星”仍然排名第一,而微軟Word還沒有進入前10名的行列。麵對這種境況,比爾·蓋茨並沒有失望,而是鼓勵大家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