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美國市場雖然沒有大的起色,但遠在歐洲大陸的法國卻傳來了好消息。邁克爾·拉孔貝是那裏的銷售主管,他采用了最為原始但卻很有效的促銷方式。他和3名同事開著一輛載有幾台電腦和一批微軟Word軟件的雷諾旅行車周遊法國,對產品進行宣傳促銷。
他們夜間行駛,白天就來到當地,邀請當地的軟件銷售商到車上觀摩微軟Word軟件的演示,有不明白的就逐一講解給他們聽。最後演示結束,他當場送給每人一套軟件。
這樣堅持不懈地行走了一個月的時間,幾乎走遍了法國大陸,訂單也像雪片一樣紛紛飄來。
在歐洲大陸,微軟的Word首次超過了“文字之星”占據了銷售榜首。盡管魯賓斯看到局勢不利,立即親赴歐洲安撫軍心,但此時為時已晚。比爾·蓋茨也趕到法國,在歐洲工業展會上與之相遇,魯賓斯終於意識到後生可畏,敗下陣來。
所謂禍不單行即指於此,MicroPro的核心研發團隊恰在此時解體,一批核心程序員離開了公司,成立了一家名叫New Star的公司,銷售和“文字之星”相似的文字處理軟件產品,與MicroPro唱起了對台戲,在MicroPro的客戶群也開始變得不穩定。
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微軟依舊緊鑼密鼓地研發Word的升級版本。1985年初,對“微軟字處理”做出較大改進的Word2.0版麵世。它能驅動惠普公司的噴墨打印機。此後,微軟的字處理軟件越來越站穩了市場。
無計可施的魯賓斯正在想對策之時,AT&T公司找到了他,他們準備在自己的機器上配齊一些主流軟件。因此,AT&T表示願意出一大筆錢,讓MicroPro開發出一種新版本的字處理軟件。
魯賓斯覺得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他打算既賺到這筆錢又能靠這個產品打敗微軟,重新建立自己的霸主地位。但是,他顯然估計錯了形勢。
由於AT&T的產品采用的是UNIX係統,MicroPro本身並沒有這方麵的技術開發力量,魯賓斯隻能尋求外援。這時,軟件界出現了一個程序員,他編了一個模仿“文字之星”功能的軟件,而且該軟件能在UNIX係統上運行。
魯賓斯馬上買下了他的軟件,並把他招進公司,在原來的開發體係外又重新組織了一個團隊。然後按AT&T的要求,對這個軟件進行完善。
經過數月的努力,產品最終完成了。AT&T對這個產品比較滿意,魯賓斯也順利賺到了這筆錢。
但是,這款新軟件卻並不是“文字之星”的升級,它擁有“文字之星”所沒有的一些新功能,卻又缺少老版本中的一些人們所熟悉的功能。這個產品的開發思路與MicroPro的其他產品也不同,屬於並行的產品。
魯賓斯很無奈,微軟新版本產品層出不窮,他隻能把這個產品匆匆推上市並命名為Word Star2000,與老版的“文字之星”一同銷售。
但銷售結果並不樂觀。Word Star2000不但沒有搶占微軟的市場份額,還與“文字之星”搶占份額,成了兩個互不相容的產品。為此,公司內部發生了爭執。盡管魯賓斯召回了另立公司的開發人員,並最終開發了“文字之星”4.0版本。
但是大勢已去,勵精圖治的比爾·蓋茨和他的微軟團隊不斷讓自己的軟件穩步升級。1987年,微軟公司在字處理軟件市場已全麵超過了MicroPro公司,成就了文字處理行業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