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功成身退(1 / 3)

沒有誰能夠對未來了如指掌。未來不是靠算命先生那張嘴說出來的,而是靠你創造出來的。許多人已經致力於創造美好的未來了。

——比爾·蓋茨

(一)

1999年,微軟公司按照比爾·蓋茨的設想正在一步步地發展壯大,而比爾·蓋茨也逐漸意識到該培養一位接班人了。他選擇了昔日的同窗鮑爾默,這個他最信賴的親密戰友。

史蒂夫·鮑爾默同比爾·蓋茨一樣,對微軟充滿了感情。他和比爾·蓋茨一起看著微軟一步步發展壯大,最終成長為一個全球的巨人。比爾·蓋茨相信他是最合適的人選。如果沒有鮑爾默,他知道自己不會放手。

當比爾·蓋茨推心置腹地跟這位老友說出自己的想法時,鮑爾默答應再一次接下重任。正如多年以前他答應幫助比爾·蓋茨來到微軟一樣。

“從此之後,微軟就交給你了,老夥計!”

“放心吧,我會做得更好!”鮑爾默信心滿滿地握著比爾·蓋茨的手說。

比爾·蓋茨知道,隱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打算一步一步來。2000年,他首先宣布辭去微軟CEO,由他的老搭檔鮑爾默擔任該職位。自己與鮑爾默進行了角色互換,蓋茨不再是微軟的決策者,而是首席軟件設計師。他隻是從旁邊協助鮑爾默,提供意見和建議。

但是,這樣的轉變讓好勝心強的比爾·蓋茨適應了好長一段時間。而鮑爾默也同樣苦不堪言,因為他老是不能施展拳腳。在最困難的時候,他甚至想過放棄。

幸好有梅琳達的勸解和支持,比爾·蓋茨才漸漸適應自己在微軟的角色。她告訴比爾·蓋茨說:

“你必須放手了,否則你會失去一個好朋友。”

一句話點醒了比爾·蓋茨。此後他時刻提醒自己,他應該適應起自己的新角色。

從2000年開始,比爾·蓋茨都在尋求一個恰當的時機離開微軟。25年來,他眼看著微軟逐漸成熟,並幫助自己實現了多年前夢寐以求的願望。他深知自己必須放手,從而讓更多的後輩去實現他們的軟件夢想。

從1994年母親瑪麗去世之後,比爾·蓋茨就體會到了人生的無常。很多夢想都來不及實現,人生之路也許就猝然停止了。而多年前的一次偶然發現也讓他找到了除了軟件之外的另一番風景,他要開始這一段不同尋常的人生之旅。那就是從事慈善事業,讓世界變得越來越好。

這樣的想法並不是心血來潮,比爾·蓋茨從來都不是一個心血來潮的人。那是1993年秋季的一天,當比爾·蓋茨一如既往地坐在計算機前奮力工作時,父親老蓋茨將一張紙遞給比爾·蓋茨。

這是一份統計數字。每年因為貧困,非洲有數十萬的兒童死於疾病傳染。

這個統計數字讓比爾·蓋茨感到震驚,因為這些疾病在美國已經絕跡多年了。

“到非洲去看看吧。”老蓋茨丟下這句話後,走出了兒子的辦公室。

幾個月後,比爾·蓋茨和梅琳連同父親一起來到了非洲。身臨其境的感覺讓比爾·蓋茨心靈震顫。蓋茨轉過頭問父親:

“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應該建立一個基金會,開展慈善工作。”老蓋茨平靜地回答。

比爾·蓋茨欣然應允。不久後,他便建立了9400萬美元的基金會。那個小小的幼苗在比爾·蓋茨的心裏種下了種子,如同當年的那台電傳打字機一樣。

2000年1月,比爾·蓋茨將父親創辦的蓋茨學習基金會和威廉·蓋茨基金會合並。合並後的基金會總部位於西雅圖,由比爾·蓋茨的父親老蓋茨及父親的朋友帕蒂·斯通斯福主持。新的基金會也命名為“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