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戰爭的獲勝者,拿破侖要主動要求與戰敗國媾和,這還是第一次。
當時,法軍的狀況令人堪憂,由於後勤供應和補給跟不上,饑餓的隊伍入城後到處搶掠,各種犯罪和暴行不斷發生。盡管拿破侖多次嚴明軍紀,但無濟於事。
麵對這一切,拿破侖的脾氣變得異常暴躁,經常對周圍的人大發雷霆,但有時又會在幾個鍾頭裏保持死寂一般的沉默。看得出,他的內心此刻憂慮重重,舉棋不定。
拿破侖認為,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與亞曆山大締結和約,然後帶著自己的軍隊體麵地撤出俄國,而不是在莫斯科度過即將到來的寒冬。可是,亞曆山大卻杳無音訊。拿破侖為此整日坐立不安,他開始想方設法將自己和平的意願傳遞給沙皇亞曆山大。
終於,拿破侖找到了一位合適的傳話人選,他就是莫斯科教養院院長圖托爾明先生。他是俄國皇後慈善機關的負責人,與皇家有所掛鉤。
拿破侖召見了圖托爾明,向他反複強調,此次戰役完全是處於政治目的,絕非因為個人野心。他叮囑圖托爾明,他現在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獲得和平。
彼得堡很快就收到了拿破侖的媾和建議,沙皇興奮不已,他說:
“看吧,拿破侖已經山窮水盡了。不過,我們是決不會與他和談的,這場戰爭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俄國宮廷以沉默的方式答複了拿破侖,這讓拿破侖震驚了。他本以為已經戰敗的俄國會抓緊這個機會答應休戰,可俄國人沒有這樣做。拿破侖一向習慣在被征服者的國家下達命令,但這次他的命令失敗了。他覺得騎虎難下,並說道:
“我們占領了我國的‘聖城’,如果不簽訂一個和約離開這裏,我們就會被看做是失敗的。整個歐洲都在看著法國,沒有和平協議,後果不堪設想。”
此後,拿破侖又幾次派使者將自己要求媾和的願望傳達給沙皇,但沙皇亞曆山大態度強硬如鐵,始終不給拿破侖答複。拿破侖日益焦慮,他要麵臨的麻煩也接踵而至。
(五)
1812年10月13日,莫斯科降下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望著紛紛揚揚的漫天大雪,拿破侖麵色陰鬱。不久,他就召開了軍事會議。會上,將領們意見不一,有的主張進攻彼得堡,也有主張堅守莫斯科,等明年天氣回暖再與俄交戰。
拿破侖權衡再三,覺得以目前法軍和俄軍的狀況,一旦發起激戰,法軍極難取勝。如果繼續固守莫斯科,法軍隻會麵臨更加艱難的處境。
最後拿破侖下定決心,撤出莫斯科,一向無往不勝的法軍铩羽而歸。
10月19日,在占領了莫斯科36天後,拿破侖率領法軍浩浩蕩蕩地開出莫斯科城。拿破侖下令由莫蒂埃元帥帶領7000人斷後,並於23日炮轟克裏姆林宮,但莫蒂埃未執行拿破侖炸宮的命令。
此時的法軍有近11萬人,他們排成八路縱隊在大道上行徑,後麵還跟著長長的幾萬輛裝有戰利品和大炮的馬車。
拿破侖計劃率軍經南線的斯摩棱斯克返回,希望能在盧卡加打敗庫圖佐夫,並借此為此次大規模撤退掃清道路。
但拿破侖的計劃被俄國人猜到了,他們法軍撤退的路上予以截擊。10月23日,法軍抵達波洛夫斯克。庫圖佐夫獲悉後,立即將主力調到距離波洛夫斯克不遠的莫洛亞羅斯拉韋茨,準備截擊法軍。
24日拂曉,兩軍前衛在莫洛亞羅斯拉韋茨展開一場血戰。戰鬥整整持續了一天,雙方損失都極為慘重。最後,俄軍撤出了陣地。
10月25日,拿破侖在例行視察中險些被敵人擒獲,多虧副官的保護才脫險。拿破侖非常生氣,他決定改變原計劃的撤退路線,停止向盧卡加進軍,轉而經奧什科夫到莫紮茨克。結果,這支龐大的隊伍又改變方向,艱難撤退。
一路上,法軍每天都會遭受哥薩克騎兵的襲擾,他們對每一個掉隊者都不留情。法軍被迫放棄許多傷員,就連滿載有戰利品的運輸車也甩掉了。11月初,內伊奉命指揮後衛,其本部僅剩6000人了。
由於庫圖佐夫窮追不舍,11月3日,兩軍在維亞澤瑪又惡戰一場,法軍又傷亡5000餘人。
11月5日,天降大雪,這更加劇了撤退的艱難。法軍沒有像俄軍那樣,在馬蹄上加上釘防滑釘,以致戰馬在穿越冰凍的江河湖沼時常常滑倒,馬腿也不斷摔斷。
11月9日,拿破侖終於到達斯摩棱斯克,大軍團殘部到13日也相繼彙集那裏。此時,法軍的生還者僅剩5萬人,騎兵所剩戰馬無幾。斯摩棱斯克本是法軍交通線上的一個主要兵站,但此時存糧也已消耗殆盡,以致全軍找不到任何可吃的東西。
11月14日,拿破侖率部離開斯摩棱斯克,但法軍的情況愈加糟糕,許多人跌倒後便再也無力爬起來,以致活活被凍死。馬匹大量死亡,騎兵不得不下來步行,最後大炮也不得不紛紛丟棄。到了夜間,天氣異常寒冷,越來越多的士兵和馬匹被凍死。在廣袤的俄羅斯土地上,法軍的屍體成堆成堆地暴露在外,被狼群啃咬著,被烏鴉啄食著。一位上校感慨道:
“這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墳場!”
11月16日,歐仁的前衛在克拉斯諾被庫佐裏夫所阻。拿破侖到達後,將近衛軍和達武軍拉上去,才將俄軍擊退。同時,內伊的後衛部隊也被俄軍切斷,經過一番激戰,部隊中的6000人僅剩800人衝出了重圍。
現在,拿破侖的大軍團正在麵臨著極其嚴峻的考驗。本來拿破侖是想退往明斯克,然而當得知此地已被俄國海軍上將奇恰戈夫占領後,他隻能取道北麵的一條線路退往維爾納。在這條退路上,有一條列津納河。法軍要從俄國撤退,就必須渡過該河。然而此時,俄軍已經搶占了河上的橋梁。
情勢十分危急,許多人都開始絕望了,而拿破侖卻很冷靜。命運越是掐緊他的喉嚨,他就越是強烈地反抗。拿破侖迅速下達命令:在部隊的掩護之下,架橋過河。
11月25日晚,法軍冒著嚴寒終於在列津納河上建起了兩座高架橋。然而當部隊正在過橋時,俄軍忽然從三麵殺來,由於運輸車輛引起混亂,橋上擠得水泄不通,法軍又受了慘重損失,2.5萬人在此傷亡。
12月3日,拿破侖抵達摩洛迪和諾,在這裏收到了14封來自巴黎的信件。在閱讀這些信件後,他決定將大軍的指揮權交給繆拉,同時囑咐元帥們不要將他離開的消息公諸於眾,免得影響士氣。
12月6日,拿破侖坐上雪橇秘密返回巴黎。
此次遠征俄國,法軍損失了近40萬大軍,1000門大炮,18萬匹軍馬,以徹底失敗告終。對於這次慘敗,拿破侖慨歎道:
“從偉大崇高到荒謬可笑,其間隻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