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我的一切,我生來就是為了工作。即使我身後什麼也沒有留下,即使我所有的業績全部毀滅。
——拿破侖
(一)
根據《楓丹白露條約》,拿破侖必須前往厄爾巴島,名為皇帝,實為囚徒。
1814年4月20日,在楓丹白露宮的正庭裏,拿破侖與跟隨他多年的近衛軍們舉行了莊嚴的告別儀式。隨後,在俄、奧、普、英的監護和千餘騎兵的簇擁下,拿破侖開始向厄爾巴島進發。
4月26日,拿破侖到達伊杜城堡,在這裏見到了妹妹柏琳娜。柏琳娜堅持要與拿破侖一起去厄爾巴島,拿破侖同意了,並為能在島上有一個忠誠的人交心感到欣慰。
4月28日,拿破侖一行登上英國的“無畏號”戰艦。由於海上風向多變,直到5月4日,拿破侖才登上厄爾巴島的首都波托費拉約。
厄爾巴島位於科西嘉東50公裏處,接鄰意大利,麵積約200多平方公裏,人口僅1萬多人。從中世紀起,這裏分屬比薩、熱那亞、西班牙、意大利等國。1814年時,曾屬拿破侖在意大利的領地。
根據《楓丹白露條約》,拿破侖保留帝號,但其活動範圍及主權之地都僅限在這個小島之上。拿破侖被允許保留400名士兵的武裝力量,同時,大約有700名老近衛軍士兵也自願行軍來到厄爾巴島保衛拿破侖。
島上的居民對拿破侖的到來充滿善意和敬意。拿破侖沒有讓他們失望,他們看到的拿破侖沒有灰心喪氣、精神萎靡,而是充滿活力、反應敏捷。
剛一踏上小島,拿破侖就下決心好好治理這個微型國家。他遣人在山麓上興建了兩幢房間當做臨時宮殿。皇宮落成之後,他還下令組成了一個參議院,參議員由跟隨他來島上的兩位將軍和島上代表組成,開會時由他當主席,討論島上的一些大事。
從此,厄爾巴島上到處都留下了拿破侖那勤快的腳印,人們經常看著他騎著馬,在地中海溫暖的陽光下巡視島上的一切。拿破侖的政治才能和經濟才能在這個小島上也施展開來,他製訂了公共事業規劃,規劃中有預算、有步驟,也有明確的目標;他建立了船隊,進行海上捕魚等活動;他獎勵農業,改進環境為生,還創建了一座劇院。
在拿破侖的治理之下,數月之後,厄爾巴島上呈現出一番新的景象,道路四通發達,沿海堤岸修築得漫長而整齊,學校教育遍及全島,來此觀光的遊客對拿破侖的治理才能都讚不絕口。
8月2日,拿破侖的母親來島上看望他,拿破侖非常高興,將母親安置在一棟美麗的海邊別墅。從母親口中得知,他的前妻約瑟芬已經去世了,這讓拿破侖一連幾天都難過不已。雖然他已與約瑟芬已經離婚,但他畢竟曾深愛過這個女人。
對約瑟芬的追憶很快也勾起了拿破侖對妻子路易斯和兒子羅馬王的思念,他渴望路易斯能夠帶兒子來島上與自己團聚。於是,他寫信給奧地利,請路易斯和兒子到島上來。可是,此時的路易斯早已忘記了拿破侖,她正沉浸在維也納的高歌酣舞之中。
久久得不到路易斯的回信,拿破侖十分苦悶和不滿。就在這時,他的情婦拉辛斯卡夫人帶著他們4歲的兒子亞曆山大來到厄爾巴島,這給遭受厄運的拿破侖帶來了無比的安慰。
在厄爾巴島的前幾個月中,拿破侖全神貫注地治理著這個微小的國家,仿佛對外界的事務已經完全不關心了。就連他自己都對英國代表坎貝爾說:現在除了他的小島,什麼東西都不能讓他感興趣。
然而人們萬萬沒想到,這個被囚禁在厄爾巴島上的失敗者,竟然在幾個月後再次創造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跡。
(二)
當拿破侖蟄伏在厄爾巴島上時,法國的境況日漸糟糕。1814年4月6日,拿破侖宣告退位那天,法國元老院便發布了一項宣言,召喚常年在外流亡的路易十八回國,重建波旁王朝。倒黴而愚蠢的路易十八得知自己不久就可以入主法國,重新當回國王,高興得痛哭流涕,醜態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