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英雄的落幕(1 / 3)

人一生一世,不給人間留點痕跡,不如不出生。

——拿破侖

(一)

滑鐵盧慘敗之後,拿破侖再也沒有崛起的機會了。1815年6月21日,他精疲力竭地回到愛麗舍宮,沒有多說一句話,隻是吩咐隨從自己要洗澡。在戰爭過程中,由於沒有條件進行特殊的水浴治療,加重了他的排尿困難症,尤其是得了痔瘡,騎馬都十分困難。

這時,兩院已經背叛了皇帝,他們宣布國家處於危險之中,拿破侖必須退位,才能保證國家的安全與和平。可在工人區,人們卻大聲疾呼:堅決反對皇帝退位,保衛巴黎。

在6月21日和22日兩天,不斷有遊行的隊伍在高呼:

“皇帝萬歲!打倒叛變者!”

“不需要退位!”

“要皇帝和國防!”

“打倒議會!”

……

憤怒的人群甚至湧上街頭,把一些衣著華麗的、被他們認為是貴族的人打得半死。拿破侖的弟弟呂西安極力建議拿破侖像當年發動霧月政變一樣解散兩院,重新征召軍隊,準備再戰;共和派卡爾諾也極力勸說拿破侖實行專政和發動人民戰爭,以應付危急的局麵。

但拿破侖認為,時代已經不同了,他所依賴的資產階級完全拋棄了他,他不願意將法國的平民大眾與資產階級對立起來,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國家因此而發生內戰。

於是,他屈從了議會的決議。6月22日,他再次簽署退位詔令,內容如下:

法蘭西人!在這場維護國家獨立的戰爭開始時,我曾指望我們能夠團結一致,上下一心。我以這種團結為成功的依據,藐視了同我敵對的列強所發出的一切公告。但形勢出現了變化,現在麵對法國敵人的憎恨,我自行作出犧牲。但願像他們在聲明中所說的,他們確實是真誠的,即僅僅仇視我個人!拿破侖的政治生命已經完結了,我宣布:我的兒子以拿破侖二世的稱號為法蘭西人的皇帝。現任的各位大臣將暫時組成一個政府會議。我對於我的兒子的關心,促使我請國會迅速依法建立攝政製。為國家的安全,為保持民族的獨立,法蘭西聯合起來吧!

兩院在接受了拿破侖的退位詔令後,為表示對遜位皇帝的尊敬,特地派來了一個委員會答謝拿破侖。拿破侖最後一次身穿皇袍,接見了前來致謝的委員會,各位國民大臣都隨侍在側。拿破侖臉上蒼白,但依然堅定、威嚴。

在答謝詞中,拿破侖建議全國一致迅速準備防務,並提醒大家:他的退位是有條件的,包括他兒子的利益在內。下院議長懷著誠摯的敬意答道,拿破侖剛剛所提高的各個問題,下院並沒有任何指示。

這時,拿破侖已經完全看清了,他兒子繼位是沒希望了。他禮貌而充滿尊嚴地送走了這個委員會。

隨後,議會立即任命一個五人執政委員會,組成臨時政府,由卡爾諾、科蘭古、弗歇爾、格雷尼埃和幾內特組成,弗歇爾被選為主席。

此時,聯軍已經逼近巴黎,拿破侖寫信給弗歇爾,表示願意指揮士兵防衛巴黎,但弗歇爾給他的回答卻是:請他趕快離開巴黎前往羅什福爾港,那裏已經為他準備好兩艘巡洋艦,運載他去美國。

拿破侖認為這是弗歇爾對他的侮辱,但此時他對這個陰謀家已經沒有任何辦法了。拿破侖隻能順從自己的命運。

6月29日,拿破侖悄然乘車前往馬爾梅鬆。

(二)

馬爾梅鬆是拿破侖在法蘭西的最後一站,這也是他年輕時取得過勝利的地方。這裏,他的母親和兄弟約瑟夫、呂西安、熱羅姆,以及對他忠心耿耿的朋友們都聚在一起,為這位偉大的征服者做最後的送別。7月3日,拿破侖抵達羅什福爾港。

此時,臨時政府請求惠靈頓發給拿破侖赴美的護照,但惠靈頓以未得到本國政府的訓令為借口拒絕發放。

聯軍距離巴黎愈來愈近了,臨時政府企圖喚起士兵們的抗戰熱情,但未能成功,士兵們拒絕打仗,理由是他們“沒有了皇帝”。這時,蘇爾特和格魯希的殘軍已經被驅趕到巴黎城下,英軍和普軍緊隨其後。經過一陣毫無意義的抵抗之後,法軍總司令達武被迫於7月3日與聯軍締結休戰協定,法蘭西首都向聯軍投降,法國軍隊也都撤到盧瓦河以南。聯盟各國通知法蘭西聯合政府,他們的職權已經結束,路易十八數日內將重掌王權。

7月8日,大腹便便的路易十八再次回答他祖先留下的王宮。

由於英國艦隊嚴密封鎖了大洋的一切出口,拿破侖隻能滯留在羅什福爾港。有人建議他不要坐巡洋艦,而是坐小船秘密離開,但拿破侖拒絕了。

7月8日,路易十八重新複位的這一天,拿破侖登上了一艘巡洋艦,來到羅什福爾城西北一個名叫埃克斯的大島上。島上的人們認出了他,水兵、士兵、漁夫、居民紛紛從不同地方湧向巡洋艦,希望能夠看一眼法蘭西的皇帝。守衛該島的士兵還希望拿破侖檢閱他們的軍隊,拿破侖答應了他們的請求,並觀看了他們根據自己的命令在島上修築的工事。皇帝的到來,令島上的士兵和民眾狂歡不已。

然而,拿破侖的處境卻越來越窘迫,巴黎發來命令,禁止他重登大陸,並告誡他隻有在鄰近海麵上沒有英國艦隊時才能出海。

第二天,巴黎又發來一份文件,限令拿破侖在24小時內必須起航。

英國人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時刻巡邏在海港的出口。拿破侖當即作出決定,派身邊的薩瓦裏公爵和拉斯加斯伯爵前去會見英國艦隊的梅特蘭艦長,詢問是否準許他去美洲的兩艘巡洋艦通過。

梅特蘭艦長接見了拿破侖的兩位使者,但他卻極有禮貌地拒絕了拿破侖提出的建議。他說:

“有什麼可以保證,拿破侖皇帝現在到美洲去,而不會重新再回來,又使英國和整個歐洲遭受新的流血犧牲和物質損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