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瓦裏公爵回答說:
“1814年的第一次退位與此次退位大不相同,現在是他完全自願退位。雖然在滑鐵盧之戰後他還可以繼續當皇帝和繼續作戰,但現在皇帝已經自願放棄了,並堅決永遠退隱,去過私人的生活。”
“如果是那樣”,梅特蘭反駁說,“那麼皇帝為什麼不去英國,不把英國作為自己的藏身之所呢?”
巡洋艦上的法國官兵得知皇帝有可能落入英國人之手,個個義憤填膺。“美杜莎”號艦長波內對蒙托隆將軍說:
“我剛剛同我的軍官們和全體船員商量過,決定夜晚用‘美杜莎’號去攻擊英國艦隊,纏住他們,然後讓皇帝的巡洋艦趁機衝入大洋。”
蒙特隆將軍將波內艦長的計劃告訴了拿破侖,但拿破侖不同意。他說,他現在已經不是皇帝了,為拯救個別人而犧牲法國巡洋艦及法國海軍士兵是絕對不行的。他已經決定了自己的命運,準備去英國度過餘生。
7月14日,拿破侖向英國攝政王發出信函,
“尊貴的殿下:鑒於內有黨派紛爭之患,外有歐洲列強與我為敵,我決意結束政治生涯。……現在,我要求英國人民爐邊的一席之地。我將自己置於英國的法律保護之下——我要求殿下,要求我最堅強、最難對付,也是最寬宏大量的敵人的保護。”
同日,古爾戈和拉斯卡斯帶著這封信登上英艦。艦長梅特蘭當即保證會把拿破侖送到英國,但又明確表示:這位前皇帝將完全由英國政府處置。
15日天剛剛亮,英國霍瑟姆海軍將官的旗艦“雄偉”號已經來到拿破侖的眼前。拿破侖才明白,梅特蘭對他實行了緩兵之計,目的是拖住他。拿破侖逃脫的最後一線希望也破滅了,現在,他隻能去英國。
拿破侖登上一隻小船,朝英艦開去。他身穿自己最喜愛的近衛輕騎兵製服,頭戴三角帽,離開法國雙桅船。人們向他最後一次歡呼“皇帝萬歲”,歡呼聲隨著他乘坐的小艇漸漸消逝,隨即轉為哀泣……
(三)
1815年7月15日早6時,拿破侖登上英國“別列洛風”號艦艇,梅特蘭艦長在旋梯下迎接著拿破侖,並向他低頭鞠躬。
拿破侖上船後,“別列洛風”號隨即起錨駛往英國。拿破侖注視著他的帝國海岸線在他的眼中逐漸模糊,心中悲愴不已。他的哥哥約瑟夫同時乘另一艘船去了美國,他們都不敢想象這會是他們之間的永別,但一切都已經注定,無法改變。
在整個航程中,拿破侖的心情不錯,既然已決定離開法國前往英國,他也不再為自己的處境感到難過了。
26日,“別列洛風”號駛入普利茅斯海峽。不久,海軍基地司令長官凱茨勳爵向拿破侖遞交了一份英國政府給他的書麵決定,內稱:為防止歐洲和平再受擾亂,決定限製拿破侖的自由,“至何程度,視需要而定,務必達到上述首要目的”;同時還決定,以聖赫勒拿島為拿破侖的居留地,因為該島既有利於健康,又比其他地方可以實行較小程度的限製。
對於英國政府的這個決定,拿破侖憤怒地提出抗議,聲明自己並非戰俘,而是“經與艦長事先磋商”,作為乘客乘“別列洛風”號前來。
7月31日,英國政府將最後決定通知給拿破侖:他不得在英國登陸,而是馬上轉往聖赫勒拿島。除了將軍的身份之外,不承認他有任何其他稱號。
這一次,拿破侖平靜地傾聽著來函的宣讀,沒有一點吃驚和憤怒。當問他有什麼話要說時,他以一種非常安詳的態度與和善的麵容宣告:他嚴正抗議剛才宣讀的命令,拒絕被當做俘虜送往聖赫勒拿島。他堅持自己有權被當做一名主權君王,而不僅僅是一位將軍。
然而一切都是徒勞了,拿破侖的命運早已注定。拿破侖是一個清醒的現實主義者,他早已明白:這次真的是窮途末路了,英國人絕對不會再給他東山再起的機會。
1815年8月7日,拿破侖從“別列洛風”號轉移到巡洋艦“諾森波輪”號。兩天後,“諾森伯倫”號起航,載著拿破侖一行開始了前往聖赫勒拿島長達兩個多月的漫漫苦航。
苦悶的航程令人感覺煩悶枯燥,但拿破侖很快就適應了這種生活。他叫隨從馬爾尚在自己的艙房裏搭建起“行軍圖書館”,這個行軍圖書館是他每次出征時都攜帶的,裏麵包括600卷圖書,由6隻桃花心木的書箱裝著。他躲著自己的艙房裏,接著燭光如饑似渴地閱讀這些書籍,並認真寫下讀書筆記,開始了在另一個世界裏沉思,暫時遠離他熱衷的戰爭和政治。
經過67天的海上航行,1815年10月15日,這一行流放者終於看見了聖赫勒拿島。遙望那陰森森的懸崖峭壁,易受感觸者不禁為之寒心,悵然若失。軍醫瓦爾特·亨利寫道,這個海島是“人類所能想象得出的最醜惡、最荒涼的石頭島。它的崎嶇不平、支離破碎的地麵,就像是從海洋深處冒出水麵的一個毒瘤”。
而望著這荒無人煙的小島,最痛苦的莫過於拿破侖本人,他失魂落魄地對馬爾尚說了一句無限傷感的話:
“這不是一個吸引人的地方。如果可以選擇的話,當初我寧願留在埃及,那我就已是整個東方的皇帝了。”
(四)
聖赫勒拿島是南大西洋一個非常荒涼的孤島,該島在17世紀後半期歸屬英國,是英國西印度公司往來於英國和印度之間的一個船隻停泊港。它距離最近的海岸——非洲海岸大約有2000公裏,再加上島上陰森森的懸崖峭壁和堆砌的火山岩,這些似乎成了拿破侖的天然監獄。現在,歐洲列強們再也不擔心拿破侖會逃離聖赫勒拿島回到巴黎,重現“百日政權”那一幕了。
登上聖赫勒拿島後的最初一個月裏,拿破侖住在一所名叫“荊園”的小別墅裏。在那裏,他上午口授回憶錄,由拉斯卡斯或古爾戈記錄;晚上經常與鄰居巴爾科姆一家共同進餐和消磨就寢前的時光。巴爾科姆先生是個上了年紀的商人,奉命為拿破侖一行人經辦膳食,夫婦倆殷勤好客。他們還有兩個可愛的小女兒,一個15歲,一個14歲,經常和拿破侖玩“惠斯特”牌,或向他問一些稚氣十足的問題,這讓他的時光能過得稍微愉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