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心理課筆記】
人生如同一部戲劇,我們都在扮演著自己的各種角色。有人把自己看作生活的主角,有人把自己看作生活的配角,有人把自己看作生活的觀眾,而不屈服於命運的強者,則把自己看作生活的編導。
做個有血有肉的人
社會不需要無知的模仿者,不需要機器人。社會需要的是有血有肉的人,需要無數個“自己”。
——林語堂(北京大學英文係教授,學者、作家)
每個人在心中都有一種追求完美的衝動,當一個人對於現實世界的殘酷體會得越深時,他對完美的追求就會越強烈。這種強烈的追求會使人充滿理想,但這種追求一旦破滅,也會使人充滿絕望。世界上沒有哪一種事物是十全十美的,或多或少總有瑕疵,我們隻能盡最大的努力使它更接近完美一些。智者告訴我們,凡事切勿苛求,如果采取一種務實的態度,你會活得更快樂。
弘一法師曾在自己的花甲之年發出了“像我出家以來,既然是無慚無愧,埋頭造惡,所以到現在所做的事,大半支離破碎不能圓滿”的感慨。在一部關於心靈的電影中有一句經典對白:“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你不完美,我不完美,重要的是我們能否完美地走到一起。”
其實,在茫茫宇宙中,有哪一種生命、哪一種創造是完美的呢?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讀出完美,宛如吉卜賽人從沉入杯底的咖啡渣中讀出幻想,若沉溺於此,我們隻能呆坐在時間的岸邊,做一名旁觀者。劉墉先生寫過這樣一則故事:
他有一個朋友,單身了半輩子,快50歲了,突然結了婚,新娘跟他的年齡差不多,徐娘半老,風韻猶存。隻是知道的朋友都竊竊私語:“那女人以前是個演員,嫁了兩任丈夫都離了婚,現在不紅了,由他撿了個剩貨。”話不知道是不是傳到了他朋友耳裏!
有一天,朋友跟劉墉出去,一邊開車,一邊笑道:“我這個人,年輕的時候就盼著開奔馳車,沒錢,買不起。現在呢,還是買不起,買了這輛二手車。”他開的確實是輛老車,劉墉左右看著說:“二手?看來很好哇!馬力也足。”
“是啊!”朋友大笑了起來,“舊車有什麼不好呢?就好像我太太,前麵嫁了個四川人,又嫁了個上海人,還在演藝圈20多年,大大小小的場麵見多了。現在,老了,收了心,沒了以前的嬌氣、浮華氣,卻做得一手四川菜、上海菜,又懂得布置家。講句實在話,她真正最完美的時候,反而被我遇上了。”
“你說得真有道理。”劉墉說,“別人不說,我真看不出來,她竟然是當年的那位豔星。”
“是啊!”他拍著方向盤說道,“其實想想自己,我又完美嗎?我還不是千瘡百孔,有過許多往事、許多荒唐事?正因為我們都走過了這些,所以兩個人都成熟,都知道讓,都知道忍,這不完美正是一種完美啊!”
在這個世界上,完美是最美好的,那些知道自己有缺點的人會感到慚愧,也會更加努力,以使自己成為完美的人,而這些人也才是真正的人,有血有肉的個體。要知道,完美也是最可怕的,如果我們做每一件事都要求完美無缺,便會因心理負擔的增加而不快樂,事實上,人生的各種不幸皆由追求完美而導致。
當一個人要求別人善待他時,缺點便顯現無遺。完美是一座心中的寶塔,你可以在心中向往它、塑造它、讚美它,但切不可把它當作一種現實存在,否則會使你陷入無法自拔的矛盾之中。可以說,事事追求完美其實是一種愚拙。
包容自己的不完美,同時包容他人的不完美,何必為了一個不存在的目標苛求自己和身邊的人呢?因為不完美,我們才這麼真實;因為不完美,我們才這麼生動。沒有金光閃閃的完美,卻有返璞歸真的質樸。
上帝對誰都是公平的,它賜給音樂家才華,就不再賜給他容貌。可是其貌不揚又如何?重要的是你能發現自己的價值,綻放出自己的光芒。對於每個人來講,不完美是客觀存在的,無須怨天尤人。
【北大心理課筆記】
不要因為不完美而厭惡自己,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那些偽裝完美、追求完美的人,其實正在拿自己一生的幸福開玩笑。世界上一切完美都是有缺憾的,正視這一點,即是直麵人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