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勇於突破自我界限(2 / 3)

改變一切從改變自己開始

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得難。

——魯迅(曾任教於北京大學,文學家)

一位著名的商人曾說:“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發現是,人類可以通過改變自己而改變命運。”列夫·托爾斯泰也說:“全世界的人都想改變別人,就是沒人想改變自己。”其實,改變一切應該從改變自己開始。

有些時候,迫切需要改變的或許不是環境,而是我們自己。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對現狀不滿,卻又不願意做出改變,最後隻能是自尋煩惱。改變不了環境的時候,我們就要變換思路,嚐試改變我們自己。能夠變通地處理事情,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裏,英國聖公會主教的墓碑上刻著這樣一段話: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象力沒有受到任何限製,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漸漸成熟的時候,我發現自己不可能改變這個世界。於是我將眼光放得近了一些,那就改變我的國家吧!但是,我的國家似乎也是我無法改變的。

“當我到了遲暮之年,抱著最後一絲努力的希望,我決定隻改變我的家庭、我親近的人——但是,唉!他們根本不會輕易接受改變。

“在我臨終之際,我才突然意識到:如果起初我先改變自己。也許我就可以依次改變我的家人;然後,在他們的激發和鼓勵下,我也許就能改變我的國家;再接下來,誰又知道呢,也許我連整個世界都能夠改變。”

這段話很令人深思,它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讓世界因自己而改變,結果將是徒勞的。世界上的很多事物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但是當我們無法改變外界的事物時,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來調整我們與外界事物之間的關係。

當我們無法改變他人時,就應該以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適應他們,在付出愛心和寬容後,便會發現朋友都悄悄聚集在了我們身邊。如果有一天我們身邊的朋友在你的影響下也開始做出改變,我們就可以自豪地對自己說:“我掌握了自己的命運,這都是我適時調整自己的結果。”

馬雲講究“以變應萬變”,綜觀馬雲的創業發展,他是在變化中求生存,在變化中求發展。在別人改變之前先改變自己,這是馬雲的經營之道。

2004年阿裏巴巴的一次人事變動,便足以說明馬雲的“變化”之道。當時阿裏巴巴的全體員工在杭州大劇院召開員工大會,馬雲宣布了阿裏巴巴領導層的一係列重大變動。

這次變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是阿裏巴巴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人事調整。”馬雲在大會上這樣說道。此次人事變動包括:原阿裏巴巴首席人力官、首席運營官關明生將出任阿裏學院教授,全麵負責阿裏學院;原阿裏巴巴國際事業部總經理李琪將出任首席運營官;原阿裏巴巴中國事業部總經理張瑛將退出阿裏巴巴管理層。

“我們要在最好的時機作出調整,而不是在問題出現的時候。”這是馬雲在大會上的講話。他要讓大家知道,“任何一個公司的穩定發展期,才是它作出重大調整的最好時機”。

馬雲的“變招”為阿裏巴巴贏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阿裏巴巴由此迅速成為國際上數一數二的電子商務平台。

不僅是企業,人也是如此。不少人都會像溫水中的青蛙那樣,有一種拒絕變革、拒絕創新的惰性。但是,無論是否喜歡,我們的確無法避免地生活在一個不斷創新的時代,創新絕不僅僅意味著新事物的出現,更意味著可能仍然“健康”的舊事物的“猝死”。因此,我們發展所要考慮的中心環節,已經不是“苦練內功”,而是外部日新月異的變化。如果我們自身的“變形”速度追不上外部的創造性破壞速度,則我們無論如何努力,都隻是一隻溫水裏的青蛙。我們要像馬雲所說的那樣,在別人改變之前先改變自己,在環境改變之前先作好自身的調整,以變應萬變。

當我們想改變現狀,想做好一件事時,必須先從改變自己開始。改變影響自己前行的因素,為達到自己的目的做充足的準備。這樣,我們才能改變過去的舊我,成就一個全新的自己,也迎來一個新的美好世界。

人生不總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會與各種各樣的挫折不期而遇。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想有所作為,也需要從改變自己開始。不管遇到什麼,都不絕望和沉淪,而是以一顆積極向上的心,首先去改變自我。這樣,未來的命運就會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我們人生也會更加精彩。

【北大心理課筆記】

當困難與創傷來臨時,不是聽天由命,一味地悲觀與無助,也不是輕易地把自己寶貴的生命交到別人的手中。我們要學會從容麵對它們,學會改變自己的內心,戰勝原來的那個自我,與困難和創傷結伴而行。

梯子的梯階不是用來擱腳的

梯子的梯階從來不是用來擱腳的,它隻是讓人們的腳放上一段時間,以便讓別一隻腳能夠再往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