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心理課筆記】
一個人的苦樂成敗,不在於外物的左右,麵對人生的得意和失意,做事心態很重要,要時時保持內心平和,得意時不要過分驕傲。適度的驕傲能增強自信心,但是過分的驕傲則像前進路上的大石,將使你失去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充實內心,名利皆浮雲
對於名利,有就有,沒有也不必奢求。
——季羨林(北京大學終身教授,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句話道出了世上一切人的心裏話,所以,孔子沒有標榜自己不喜歡名利,他也喜愛富貴,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是說什麼樣的富貴名利我都要,那是小人的行徑。這是一個聖人的自白,也是一個正人君子所應秉持的做人做事態度。
無論到了何時,都要明白一個道理,人生之中許多事物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即使它曾經使你風光無比,到了該丟棄之時即可大膽丟棄,無名一身輕,懂得了這些,生活就會少了許多煩惱。
1936年夏天,因《飄》的出版而聲名鵲起的瑪格麗特·米切爾,把所有的精力都耗費在要麼將自己的包裹起來反抗名利,要麼忙於對付名利布下的天羅地網。她如此堅決不讓名聲改變她的生活是為什麼呢?因為名利很容易成為桎梏,使作為作家的她失去創作的靈性,而失去藝術生命。
對於名利,莊子用一則故事向我們闡述了他獨到的理解:
有一天,莊子在濮水邊垂釣,楚王派遣兩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大臣說:“楚王願將國內政事委托給你,將要使你勞累了。”即楚王想要請莊子去做楚國國相。莊子手持釣竿頭也不回地說:“我聽說楚國有一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裝著它,用巾飾覆蓋著它,珍藏在宗廟裏。這隻神龜,是寧願死去為了留下骨骸而顯示尊貴,還是寧願活著在泥水裏拖著尾巴呢?”兩位大臣說:“寧願拖著尾巴活在泥水裏。”莊子說:“你們走吧!我仍將拖著尾巴生活在泥水裏。”
孔子說,隻要有粗菜淡飯可以充饑,喝喝白開水,彎起膀子來當枕頭,靠在上麵酣睡一覺,人生的快樂無窮,舒服得很。一個人要修養到家,首先能夠不受外界物質環境的誘惑,擺脫了虛榮的惑亂,外物於我不是不重要,而是我已經不再被它所牽製,凡俗世界的一切要看我是否願意要它。如此修養實在了不起,“不義而富貴,於我如浮雲”。
其實,一個人的一生所能承載的東西也是有限的,如果我們不能充實自己的內心,任由自己對名利的欲望無限製膨脹,最終會超越我們所能承受的範圍,我們失去的將是真正的人生。所以,在這樣的一個眼花繚亂的世界裏,保護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收斂自己的欲望。
李叔同的一生正是追求內心充實的寫照。他出身於富商之家,在未出家前可謂錦衣玉食,但錢財在他的眼裏卻是很淡。在他15歲的時候就有“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的感慨。
李叔同一生學習不輟,這正是他取得成就的根源,他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近代著名的學者都是他的仰慕者,這樣的成就是無與倫比的。然而,他並沒有用這些成就去換取應有的功名富貴,而是依然沉浸在孜孜不倦的鑽研中。
當他再次感覺自己的心靈世界變得空虛的時候,他毅然放棄了塵世中的生活,選擇了出家為僧。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但是李叔同認為是非常好的事情,因為他能夠從佛學的世界裏獲得精神的滿足。出家之後,他苦心修行,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意圖普度眾生。終於成為一代高僧,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李叔同一生都在追求精神的滿足,功名富貴對於他來說,真的就是浮雲,他不僅沒有想著去取得功名富貴,而且主動放棄了原有的功名富貴。正因為如此,他的一生才如此豐富多彩,才如此包含智慧。
內心充實,將名利視為浮雲,不是玩世不恭,不是自暴自棄,而是一種達觀,一種灑脫,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練達。學會享受這樣的人生,也是一種詩意的人生,才不會終日鬱鬱寡歡,才不覺得人生活得太累,能夠安然地棲息在一片寧靜的生存空間。
朱熹說:“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穩,隻管向前便危險。”名利看起來雖然非常華麗,但是這華麗能否長久也是未知數,當我們對名利的渴望太過強大的時候,我們就難以承受最終失去名利的痛苦,到那個時候,我們的人生將會隨著名利的失去而陷入沉淪之中。
【北大心理課筆記】
落盡繁華,洗盡鉛華,生在塵世中的人如若過早地鑽營於名利場,不僅會迷失心智,一無所成,甚至連人性中美好的東西都會泯滅。在你能夠聲震人間之前,請你先學會緘默,與名利場保持應有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