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充溢著各種各樣炫人耳目的名利誘惑。如何麵對這些誘惑,北大人說,要“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要恬然自得,方能達觀進取,笑看人生。
貪婪如海水,喝得愈多愈口渴
人,誠如波斯詩人莪謨伽耶瑪所說,來不知從何處來,去不知向何處去,來時並非本願,去時亦未征得同意,胡裏胡塗地在世間逗留一段時間。在此期間內,我們是以心為形役呢?還是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呢?還是參究生死直超三界呢?這大主意需要自己拿。
——梁實秋(曾任教於北京大學,學者、翻譯家)
有一天,朋友送給狄德羅一件質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可他穿著華貴的睡袍在書房裏走來走去時,總覺得家具不是破舊不堪,就是風格不對。於是,為了與睡袍配套,他將舊的東西先後更新,終於讓書房跟上了睡袍的檔次。這時,狄德羅卻覺得很不舒服了,因為他發現“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他把這種感覺寫成一篇文章,名為《與舊睡袍別離之後的煩惱》。
一件精美的睡袍,居然勾牽出無盡的欲望和煩惱,像魔鬼一樣脅迫著人去幹許多不合宜的蠢事。這就是一種常見的“愈得愈不滿足效應”——在沒有得到某種東西時,心理尚平穩,而一旦得到了,心就開始不安穩,它成為一個出發點,隨後引來逐漸擴大的一係列不滿足,被迫貪求更多的東西。
超越正常需要之外的欲望即是貪婪,貪得無厭的人無時無刻不在為自己的利益四處奔波,他們的胸中燃燒著富貴榮華、性欲情愛等的熾盛欲火,這時,滿足就像一個老是躲藏起來的美麗夢想,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例如,某些人本來在舊房子裏住得很安穩,沒有更多的奢求;後來有了一套新住宅,為了配得上它的檔次,不免大肆裝修一番;豪華裝修之後,又得配齊高檔家具;出入這樣的住宅,顯然不能再破衣爛衫,必定要有名貴衣服與鞋襪。人於是就此貪婪下去,弄不好最後會覺得自己的配偶土氣,遂走上了離妻換夫的路子……
事實上,一個人為維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物品並不多,超乎此的便屬於奢侈品。奢侈品固然能夠為人們提供享受,但強求服務,反而成了一種奴役。
對於那些非必需的東西,就盡量不要去接受。因為你若接受了一樣,那麼外界的和內心的壓力會使你不斷地需求更多非必需的東西,最後受罪的隻會是你自己。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為了使用而且屬於所有的需要者”,這是蘇格拉底最喜歡的一句格言。蘇格拉底房屋裏的家具從來都是必需的幾件。一次,蘇格拉底的妻子抱怨他不給她買長柄燉鍋,可蘇格拉底認為就是買來也沒有什麼用。
如果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便會發現,人的肉體需要是它的生理構造所決定的,一個人的肉體需要是有極限的,無非就是食色溫飽健康之類。多麼熱烈的美食家,他的朵頤之快也必須有間歇,否則就會消化不良。每一種生理欲望都不能超過一定的界限。山珍海味,揮金如土,隻是為了擺擺闊氣;藏嬌納妾,美女如雲,隻是為了貪圖虛榮;萬貫家財帶來的最大快樂並非直接的物質享受,而是守財奴清點財產時的那份竊喜、敗家子揮霍財產時的那份暢快,凡此種種,都已經超出生理滿足的範圍了,它們至多隻是尋求一種心理滿足罷了。
一個人隻要肯約束自己的貪欲,滿足於過比較平常、簡單的生活,就可以把這些減少到最低限度。遠離這些麻煩的“交際”和“成功”,實在算不上是什麼損失,反而會受益無窮,我們也因此獲得了愉快的心情。而且,我們可以把我們全部的精力都奉獻給自己真正喜歡的人,真正感興趣的事。對於一個滿足於過平常、簡單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無限廣闊的。
由此看來,那些非必需的、實際沒用的、可有可無的東西,就沒有必要去起貪念,也沒有必要去跟著別人比,跟著別人走。內心的安穩與幸福,就是這樣形成的,我們所需的對象越少,幸福的感受就會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