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告訴我們,生活中並不缺少快樂,而是缺乏發現快樂的眼睛與心靈。花朵綻開的刹那,蜻蜓點水的瞬間,炊煙飄散的過程,與家人團聚的時刻,是那麼平凡,又是那麼真實,隻要我們張開心靈的眼睛,就能感受到最真實的快樂與幸福。
遠離悲觀的迷霧
人走路要昂起頭,我一生都是昂著頭的。
——林庚(曾任北京大學教授,詩人、學者、文學史家)
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際遇不盡相同,但命運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因為窗外有土也有星,就看你能不能磨礪一顆堅強的心,一雙智慧的眼,透過歲月的風塵尋覓到輝煌燦爛的星星。先不要說生活怎樣對待你,而是應該問一問,你怎樣對待生活。在人的一生中,幸與不幸之間僅僅隻有毫厘之差,這毫厘之差就往往取決於心態的差別。
曾經有兩個囚犯,從獄中望窗外,一個看到的是滿目泥濘,一個看到的是萬點星光。麵對同樣的遭遇,前者持一種悲觀失望的灰色心態,看到的自然是滿目蒼涼、了無生氣;而後者持一種積極樂觀的紅色心態,看到的自然是星光萬點、一片光明。
顧城有一句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就現實的情形而言,遠離悲觀的情緒,可以讓生命富有朝氣,也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活力。在俞敏洪看來,人這一輩子,如果想要成長,最重要的是求得自己內心的堅強。隻有自己勇敢、堅強起來了,所有的事情才不會被難倒。這裏所說的勇敢、堅強,不是指被世事滄桑摔打以後變得老於世故,對任何東西都不再動情的冷漠態度。
一個不動感情的人絕對不會產生激情,也絕不會產生向上的力量。我們所要的,是在曆經磨難後,內心產生的另外一種狀態,這才是真正的堅強——這個“堅強”體現在你願意接受現實世界,對現實世界更加敏銳。這種堅強,我們可以稱之為信念。
信念,是從你內心產生的一種堅強。也許有人會問,到底什麼是內心產生的堅強?很簡單,在你麵對任何艱難困苦、曲折失敗的時候,相信自己未來能夠做成事情,相信自己能夠繼續往前走。
生活就是這樣,你把那個坑想象成墳墓,它就是墳墓;你把它想象成樹坑,它就能綻放出絢爛的花朵。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碰到無數的坑,關鍵是看你想做掘墓者還是種樹人,你的心態決定了你一生的走向,打破心中的瓶頸,就可以排除一切障礙。
有人說:“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數不盡的坎坷泥濘,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因此,麵對紛繁的人世,我們應該多一些樂觀進取之心,少一些悲觀失落的情緒,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人生中更美的風景。
很久以前,為了開辟新的街道,倫敦拆除了許多陳舊的樓房。然而新路卻久久沒能開工,舊樓房的廢墟晾在那裏,任憑日曬雨淋。
有一天,一群自然科學家來到這裏,他們發現,在這一片多年未見天日的舊地基上,這些日子裏因為接觸了春天的陽光雨露,竟長出了一片野花野草。奇怪的是,其中有一些花草是在英國從來沒有見過的,它們通常隻生長在地中海沿岸國家。這些被拆除的樓房,大多都是在古羅馬人沿著泰晤士河進攻英國的時候建造的。
這些花草的種子多半就是那個時候被帶到了這裏,它們被壓在沉重的石頭磚瓦之下,一年又一年,幾乎已經完全喪失了生存的機會。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旦它們見到陽光,就立刻恢複了勃勃生機,綻開了一朵朵美麗的鮮花。
人的一生很像是在霧中行走。遠遠望去,隻是迷茫一片,辨不出方向和吉凶。可是,當你鼓起勇氣,放下悲傷和沮喪,一步一步向前走去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每走一步,你都能把下一步路看得清楚一點。智者告訴我們:“放下悲觀往前走,別站在遠遠的地方觀望。”這樣我們就可以瀟灑上路,最終找到自己的方向。
每個人都要學會主宰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沮喪的麵容、苦悶的表情、恐懼的思想和焦慮的態度是我們缺乏自信的表現。對一些事念念不忘,不但於事無補,還會占據快樂的時光。隻有讓它們徹底遠離我們的心靈,我們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樂趣,才能走出陰影,沐浴在明媚的陽光中。
【北大心理課筆記】
人一旦陷入消極的思想,生活就會籠罩著一片暗淡的色彩,而當人們以樂觀的心態看待世界,在黑夜中尋找光明,那麼生活呈現給我們的就將是一片光明。
直接麵對內心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