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君:《捕魚者說》是從小孩的視角去講述捕魚人的生活故事,將“我”與父親緊張而微妙的關係,父親與捕魚高手滿先先之間的意氣之爭,都用平淡的筆調娓娓道來。特別是寫“我爸”死後,“我媽”將“我”送給滿先先,“我”作為一個小孩對世道人心的觀察、體悟,這些都將女孩獨有的敏感恰當地表達了出來。作者將純真情感寓於日常生活的敘述中,透露著深切的眷戀和淡淡的憂傷,自然而誠摯,無矯揉造作之態。《捕魚者說》沒有講述驚天動地的故事,但寫出了動人心扉的情感,實屬佳作。
洪治綱:這是一篇重建鄉村社會隱秘倫理的溫馨之作。作者利用童年視角特有的懵懂,在一次又一次的捕魚過程中,緩緩地凸現了父親對自尊的艱難維護;又借助滿先先寬厚質樸的個性,展現了鄉村倫理的質相。在“我”的心中,其實擁有兩個父親,一是敏感而好強的血緣父親,一是寬容而忠厚的精神父親,雖然他們都是一樣的沉默寡言。
賀紹俊:盛可以的寫作從來不以女性的性別優勢換取文學上的通行券,因此她的小說總是充滿著銳利感,甚至有一種粗暴的快感。這一特點大概典型地體現了她的湖南人性格,但湖南女子既有潑辣的一麵,也有溫柔的一麵。這篇小說讓我們充分體會到盛可以的溫柔。
謝魯渤:從孩童視角看成人世界,敘事從容,針腳綿密,人物飽滿有質感,文字幹淨利落。
10票
《火鍋子》
《北京文學》2013年第7期 作者:鐵凝
任芙康:最尋常的日子,最罕見的畫麵。作品將廝守、纏綿、相濡以沫這些詞語的真諦表達到極致。其溫暖摻和著辛酸,讓人感動。
李國平:鐵凝這兩年有好幾個好短篇,都精致而有內蘊。《火鍋子》是其中一篇,什麼叫相濡以沫,《火鍋子》是最好的闡釋。作品在溫馨的敘事中,浸潤著人生的滄桑與平靜,傳達了生命和愛的深長主題。
吳秀明:廝守一生,相扶相攜:詩化的老年愛情與老年愛情的詩化。
張學昕:《火鍋子》溫暖而古老,延續著鐵凝一貫的清新格調。這是老人間的愛情,它雖已失去《哦,香雪》的青春氣息,但依然保持著高貴的浪漫。他們都已年過八旬,他們都患上了白內障,他把擦火鍋的抹布當作海帶而夾給她吃,她為這細節而差點兒湧出滾熱的淚水。敘述是平淡的,平淡得幾乎看不出流動的波痕,但那水流是深沉的,這卻是大的江河才有,而喧嘩的溪水則永不會產生的滔滔的深意。
張新穎:日常生活,溫馨的細節,演繹出曆史的悲歡和愛情的動人。
張燕玲:大雪天裏一對耄耋之年夫婦忙乎“火鍋子”的故事,演繹了他們一生的“火鍋生活”,以及長達一個甲子的平凡而純粹的愛情生活,和身後曆史的悲歡。溫馨的日常細節,瑣碎卻美好到心尖微顫。小切口進入,卻漸次拓出一個大愛情境,感人肺腑。
孟繁華:幾千字的《火鍋子》,隻有三個人物,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就是一次平常的家庭吃火鍋。但小說洋溢著溫暖的詩意,老夫妻之間的情愛躍然紙上。寫負麵容易正麵難。美學家說美是難的是對的。
邵燕君:鐵凝講述的故事從一個大雪天,一對老夫妻吃火鍋開始。這對夫妻的感情穿過漫長的時間,到了耄耋之年。他們的世界是封閉的二人世界,甚至連子女和朋友都顯得多餘。漫長時間裏日常生活的碎屑和卑微成為作料,在一個雪天被煮進鍋裏。最後,紫銅火鍋裏煮著的仿佛不是食材,而是經久不爛的愛情。鐵凝對於煮火鍋的溫馨的細節描寫,對於老夫妻纏綿的細膩表現,都很見功力。
洪治綱:這是一篇充滿了情感張力和人生況味的小說。在溫馨而又平緩的敘事語調中,小說處處彰顯了人生的滄桑與平靜、寬闊與詩意。作者圍繞著一頓簡單的火鍋午餐,精心勾勒了一對年邁的夫妻相濡以沫的生活,並從中詮釋了愛、寬容、犧牲、相扶相依等等複雜的生命內涵,也展示了情感存在的至純境界。
謝魯渤:溫暖,感人,標本式的“相濡以沫”,堪稱短篇體裁的經典。
10票
《意外傷害》
《長江文藝》2012年第9期 作者:裘山山
任芙康:小說活畫當下各色人等斑斑駁駁的心理狀態及生存狀態。“傷害”看似“意外”,實則完全合於情理。情節構思講究,文字引人入勝。
吳秀明:從“英雄救人”契入,揭示社會上存在的“信任危機”。
何誌雲:一篇深得契訶夫真傳的好小說,傳達的卻是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風景。
張新穎:裘山山的《意外傷害》裏有一連串的“意外”:意外重逢,意外救人,意外“走紅”。但一連串意外後,主人公最終要回家,回到常態的生活,如同不久便會被人遺忘的這則微博頭條。當所有“意外”清零,作者提醒我們,每個人在生活裏都曾經曆那些平庸的、尷尬的、莫名其妙的“傷害”。
張燕玲:沈慶國偶然參加婚禮,卻偶遇係列突發事件,乃至被網絡人肉,使自己以及相關人員都受到“意外傷害”。揭示了偶然性背後意味深長的必然,追問了網絡監督以及社會對信念失守的責任。敘事明淨溫婉,又委曲生風,機鋒閃爍。
邵燕君:沈慶國去參加同學兒媳婦婚宴,偶遇學生時代暗戀的女生安,他們的關係正要進一步發展時,遇到了少女跳河的意外事件,沈慶國奮勇救人。結果他的事跡在網上成了新聞,網友監督、人肉引出的高檔香煙、女同學等問題,讓他、女同學、老婆、領導都受到了“意外傷害”。小說提出的問題並不僅限於如何使用網絡監督這把雙刃劍,以免造成“意外傷害”,而是在這個有些壓抑的社會機製之下,如何讓人有堅守下去的信念。沈慶國這樣在體製夾縫中生活的人,很早進入中年危機。他身上的亮點或者說掣肘,就是他跟安所說的“底線”,這與小說裏所述的他的事業困境、救人的動機都有密切關係,也直接導致了他從一個“意外”到另一個“意外”,他若堅持底線,那麼“意外傷害”便無處不在。
洪治綱:這是一篇充滿戲劇性元素的短篇。意外的師兄相邀,意外的同學重逢,意外的暗戀對象相約,意外的落水救人,意外的微博資訊……最終讓頂頭上司和自己的老婆都讀出了各種意外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徹底澆滅了主人公作為男人在疲憊的生活裏閃出的一絲情感火花,還使他的生活遭受一番特殊的“傷害”。
胡殷紅:《意外傷害》是一篇構思精巧的小說。作者通過好心救人的人不得不麵對的“意外傷害”,讓讀者對無限發達的網絡信息技術和媒體通過這些技術發動的文字暴力有所警惕,並引起社會的深刻反思。
賀紹俊:裘山山小說結構精巧,張弛有度,敘述從容流暢,意象別致。她在表達對現實的敏銳看法時,總能找到機巧的構思。《意外傷害》就是這樣一篇小說,救人者麵對不斷而至的“意外傷害”無可奈何,讓我們對網絡時代的媒體話語暴力以及被無限放大的“平庸之惡”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謝魯渤:絲絲入扣的“意外”背後,人在行走江湖時的防不勝防,偶然中透視必然,凡人瑣事折射的影像,讓人啼笑皆非。結構看似隨意,卻具有傳統短篇的特征。
10票
《寡婦的舞步》
《天涯》2012年第2期 作者:須一瓜
任芙康:老套的素材,因舍棄了平鋪直敘,而變得好看、耐讀。故事進展時而順暢、時而凝滯,時而摻雜點“魔幻”,全是作者順應人物情緒的精心布局。
李國平:很講究的一篇小說,觸及的是被習慣世俗忽視或歧視的一種情感生活,作品好似一曲情感和欲望的舞曲,讓對生活的期許小心地在世俗倫理的鐐銬裏跳躍。
何誌雲:寡婦過麗和司馬的一次相聚,中間始終橫亙著亡夫和平,作品細節與心理交融,情感與俗世相撞,貓牡丹神秘的穿插,氛圍更顯撲朔迷離。
張新穎:現實故事中卻能產生超出現實的衝動和詩意。
孟繁華:須一瓜一直專注於城市題材的寫作。《寡婦的舞步》寫的是一個中年女性的隱秘欲望,這是城市深處的秘密。作家的講述從容淡定,節奏張弛有致,把城市男女之間紅杏欲出牆的魅惑和欲望表現得淋漓盡致。
邵燕君:寡婦過麗在家裏招待司馬,她對司馬念念不忘的原因是他們在一次舞會上跳舞,兩人舞步極其協調。丈夫去世後,過麗處於生活的困頓期,司馬似乎成了她新的希望。在作者精心安排下,曖昧氣氛在不斷醞釀,這一切似乎都按照預定計劃含蓄地推進。但是,大姑子的突然到訪讓一切成了謎,作者的敘述戛然而止,留給了讀者想象空間。這個開放式的結尾,是在還原一種生活的真實性、複雜性,過麗對舞步的懷想和她對新生活的希望是交織在一起的,小說將這幅充滿張力的生活圖景展現出來,至於這段曖昧情事的結局如何,或許已經不重要了。
洪治綱:這篇小說以一位女性情感的糾葛為主線,展示了現代女性在喪夫之後,對另一種可能性生活的期許。對於過麗來說,十年的婚姻生活雖然積累了不少情感,但終究免不了平淡和乏味,因此丈夫的離去,雖有傷痛,但也有某種解脫之感。由是,當一個叫司馬的男人慢慢擠進自己的生活時,過麗心中開始泛起一些小小的躁動。這一切,由她精心設計的晚餐開始,結果被小姑子撞門而入所撕開。
胡殷紅:須一瓜的本職工作是法製記者,她在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素材,加之作為一位小說家的敏感和注重細節,她擅長解讀大量案件中人物的心理活動。這篇小說從一個寡婦身體行為的“舞步”剖析她的心理變化,貫穿事件發展。語言節奏暢快,好讀好看。
賀紹俊:須一瓜就像一名偵探,她不放過日常生活中的細枝末節,從中就能發現大案要案的蛛絲馬跡。這篇小說就是從這樣一個微小細節引發出來的:“會有一個人的舞步,和你的步伐協調到有如一人,簡直不分你我。”須一瓜由此層層剝開了一個寡婦的心理“舞步”是怎樣從進入舞池起就一點點地變得淩亂起來的。心理刻畫不動聲色,卻入木三分。
謝魯渤:虛幻情感的奔突與阻隔,細膩委婉,意味綿長。心理描摹出色。
8票
《閣樓》
《當代》2012年第3期 作者:阿乙
李國平:我的閱讀直感,阿乙的敘述語言,要超過他的閱曆,頗有一點滄桑和沉重的味道。這篇小說,不著重於外在的事件描寫,而著重於心理刻畫,是一篇頗有心理深度的小說。我的另一個直感,在阿乙這裏,仍可以讀出現代文學傳承下來的心理批判現實主義的遺風。
何誌雲:一樁殺人案,一個女人淒婉的人生,一個盤根錯節、理不清道不盡的人世。
張新穎:小說的敘述一層一層地深入,一層一層地揭開,寫一個殺人案件,由此而探測日常生活表麵之下複雜、幽深的人性世界。
張燕玲:沉靜敘述並揭示了青年女子朱丹婚後異常的日常生活,及其背後一個弱女子尋求力量平衡的渴望與罪孽。故事野性暴虐又風花雪月,洞若觀火又執著追問,這個沉淪與救贖的故事,頗具小說異質。
孟繁華:小說源於一個真實的案件:一個母親在家中閣樓發現了一箱白骨。警察調查的結果是,她的女兒殺死了初戀男友,並藏屍於閣樓。女兒殺人原因是想嫁給“門當戶對”的結婚對象,而出身農村且是“農業戶口”的初戀男友百般糾纏,最終女兒痛下殺手促成命案。豐富的細節使小說格外飽滿生動。
邵燕君:以別具風格立身的阿乙講述了一位弱女子在無奈中以殺人抗爭命運的故事。一個有驚悚意味的故事以冷靜的筆調寫出,敘述極有控製力。
賀紹俊:閣樓既是一個物理空間,也是一個心理空間,阿乙在這個空間裏更是有條不紊地擺放著他對西方現代文學的理解,因此也可以說這個閣樓還是一個思想空間。
謝魯渤:世俗故事的現實針砭,尖銳、疼痛、恐懼與詭秘意緒交織,人物豐滿,敘事緊湊,讀來欲罷不能。
7票
《俄羅斯陸軍腰帶》
《西南軍事文學》2012年第2期 作者:馬曉麗
李國平:是近年來軍事題材短篇小說不可多得的佳作。但若單從軍事題材視角入手,不能完全解讀。《俄羅斯陸軍腰帶》除了傳導出英雄陽剛之氣外,還傳導出了文化、人性、人道主義、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諸多方麵的思索。
何誌雲:腰帶背後是民族與文化的差異,軍人的心有對峙更有相通,女性作家的細膩使作品跌宕起伏,韻味無窮。
張燕玲:中國軍官秦衝與俄軍軍官鮑裏斯之間的糾結,從最初的互不服氣到後來的相互認同並交換腰帶,不僅揭示背後兩種不同文化的衝突和求同,也隱喻和呼喚了當下難能可貴的陽剛之氣和理想主義,並與敘述的朗健之風相得益彰。
孟繁華:這篇小說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審美經驗。小說以俄羅斯陸軍腰帶為紐帶,講述了中俄兩國軍隊在文化、情感、生活方式等方麵的差異性。作者是表現邊緣經驗的行家裏手,小說語言詼諧,舉重若輕。
邵燕君:小說講述的是中國軍官秦衝與俄軍軍官鮑裏斯之間發生的恩怨故事。他們曾在中俄邊境上打過交道,後來又在中俄聯合軍事演習中相遇。小說穿插講述了之前發生在兩軍之間的種菜、拜訪、救災等故事,這些恩怨將中俄軍人的軍隊文化、生活習慣等差異很好地展示了出來。作為雙方主角的秦衝與鮑裏斯,他們從最初的互不服氣到後來的理解認同、交換腰帶,對二人情感變化過程的描寫,顯示了作者出色的掌控力。陸軍腰帶實際上代表了這個時代難得的純粹理想精神和陽剛氣質。
胡殷紅:馬曉麗是部隊作家,擅長描寫與軍人有關的故事。她以她一貫的溫婉筆觸描寫軍事、軍人以及他們身邊的人和人的心思。這篇作品以中俄兩軍聯合軍事演習為主線,從軍人的腰帶作為切入點,細致分析兩國軍人不同民族性格和文化差異,解讀現代軍事、軍人麵對職責、使命的態度,具有委婉和智慧的批判性,蘊含著俄羅斯風格的文學性。
賀紹俊:《俄羅斯陸軍腰帶》講述的是中俄兩軍聯合軍事演習中的故事,馬曉麗的敘述溫文爾雅,不僅傳神地描繪出中俄兩國軍人迥異的文化性格,而且敘述本身就帶有濃鬱的俄羅斯文學的典雅性。作者從軍人腰帶入手,像剝洋蔥似的呈現出事物的複雜層麵,將人道主義、軍人職責等命題放在民族文化差異和現代意識的交集中去考量,機智地表達了自己的批判和質疑,卻又沒有簡單地加以處置,從而令人回味無窮。在反映當代軍旅生活的小說中,這篇小說所表現出的敏銳的思想深度和綿長的文學意蘊,都是很難得的。
7票
《綠皮車》
《人民文學》2012年第2期 作者:南翔
李國平:“綠皮車”就是一個意象。小說通過茶爐工的視角,展現了綠皮車裏的冷暖人生,整篇小說行文從容、雅致而又充滿俗世煙火,彌散著溫暖的氣息。
吳秀明:不要忘了底層艱辛中,還有溫暖的人間關懷。敘事簡潔明快。
張燕玲:飽蘸情感之筆,精細描繪了一群高鐵時代每天隻能搭乘緩慢綠皮車跑生活的底層民眾,一個早晨的一次乘車片段,卻是一幅栩栩如生之眾生相:細節如感如視,敘事平實簡約,人間的堅忍、樂生與溫暖撲麵而來,頗見藝術功力。
孟繁華:《綠皮車》純淨的白描、講究的語言和氛圍的營造,顯示了南翔練達的文學和文字功力。當下小說粗糙的語言是粗糙的文學感受力的外部表達,對語言失去耐心於小說來說是非常危險的。《綠皮車》在這方麵的警覺或自覺,讓我們對小說語言重新建立起了信心,因此也看到了新的希望。
胡殷紅:南翔的作品敘述嫻熟,手法精到,形式感渾然天成,敘事風格上呈現出文雅的書麵語傳統。純淨的白描、講究的語言和氛圍的營造,顯示出練達的文學功力。作者在不同的時空裏展開想象,最終又凝聚於思想性和文學性,這得益於他的學院氣質與民間情懷的結合。
賀紹俊:《綠皮車》具有一種綿綿的懷舊情愫,其最出彩的地方,就是通過這種懷舊情愫,緬懷了在綠皮車這一特殊空間所營造出的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在綠皮車裏,人們享受著慢節奏的生活,在慢節奏裏人性得以充分展開,人們也自得其樂。但出於經濟考慮,我們隻想到列車的提速,就把這種慢節奏的生活環境毀掉了,而那些習慣了這種生活環境的人就會無所著落,他們哪怕得到的物質再豐富,可能也不會感到幸福的。但小說結尾部分被作者的思想意圖所傷害,也破壞了小說書寫一種慢的生活方式的整體意境。
謝魯渤:高鐵時代仍與綠皮車為伍的眾生世相,一幅流動的生活長卷,故事簡約,人物鮮活,對挽歌式的曆史圖景追思如縷。
7票
《親人》
《作家》2013年第1期 作者:葉彌
吳秀明:獨特故事和獨特人物背後有“思想”。
何誌雲:天堂地獄卻在一念間。何湘就在一念轉換中,從怨的深淵走向愛的世界。
張新穎:在複雜的關係和長期的心結中,忽然照進了亮光。葉彌的不同凡響之處在於,她讓主人公在世界像一張紙被捅破的地方,看到了這樣的真相:這真相就是愛。
張燕玲:私生女何湘在16歲離家出走,8年之後在偶然中走向尋母之旅,尋親之前及過程,矛盾百出,內裏緊張,作者沉靜款款地展示了何湘無愛的傷疤;旅程之後,矛盾平息,傷疤愈合,何湘堅硬冰冷的內心步步回暖,並找回愛的能力。換一種角度,人生便有了親人和愛心。簡約的故事,內核傷感,發人深省,既充滿宿命感,又內蘊著決絕尖銳的悲涼和慈悲。
邵燕君:葉彌的《親人》精短、精湛、有力量。小說寫一個心懷怨懟的私生女經過漫長的漂泊、與世界的抗拒,最終與母親和解,與世界和解。小說表麵的冷硬與背後的溫暖、空靈完美貼合,簡短的篇幅裏勾勒出一個廣闊的世界,並且彌漫著佛光。
胡殷紅:葉彌的這篇《親人》,闡釋的是一個愛恨交織,並且無法從情感上將愛與恨分開解釋的人生經曆。但作家以其智慧的方式告訴讀者,如果換一個視角看待愛與恨,換一個角度處理每個女性都會遇到的問題,也許命運就可以有另一個走向。
賀紹俊:我願意用“奇異”這個詞來描述我讀葉彌小說的感覺。葉彌的敘述能讓我們感受到她的內心非常強悍,她對她所書寫的人物又是非常體貼。《親人》將愛與恨截然對立的過程中展示人物的心理變化,最後看似歸結到和解,卻是升華到了一個更高的精神境界。
6票
《皇後大道》
《中國作家》2012年第1期 作者:吳君
任芙康:從夢想到夢破,終至心靈的妥帖,實際是許多深圳人,乃至許多中國人都曆經過的精神之旅。這一軌跡的勾畫真實而不露聲色,體現出作者既洞悉生活,亦有嫻熟的藝術表現技巧。
何誌雲:一個香港夢,零落一世人,連同命運裹挾下的友誼,一起見證滄海桑田。
孟繁華:《皇後大道》雖然寫的還是底層小人物,但在結構上有了變化。小說先是寫出了水英母親對阿慧嫁到香港的豔羨,然後寫水英親眼看到的阿慧生活。這個比較徹底顛覆了對資本主義想象的一廂情願。小說雖然“很主旋”,但在具體細節處理上仍可圈可點。
胡殷紅:吳君是一位具有深摯人文情懷的小說家。她的文學創作與深圳這個城市符號緊密相連。她用文學不斷打撈一個又一個藏身於都市深處的微小靈魂。這部分弱小身影在農村與城市文明的巨大碰撞中,肉體和精神的雙重困境,能夠引發讀者強烈的心理反應。《皇後大道》拓展了深圳敘事的外延,展示出逃港這個大曆史背景下兩個女孩令人唏噓的命運軌跡,以及麵對內地經濟的發展和優裕生活,她們內心的巨大落差。作家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從未出現過的香港底層人物形象。《皇後大道》敘事綿密,情感真摯內斂,意味深長。
賀紹俊:吳君的小說寫作既與移民身份有關,也與深圳有關,她用移民的眼睛觀察“親愛的深圳”,她又以深圳人的新經驗去整合過去的記憶。這種情感和思緒的雙向交流,使她總是能從眼前的物象裏看到某種象征性的意義。《皇後大道》是以香港的一條著名道路作標題的,她把深圳人的香港心結刻畫得淋漓盡致,吳君想探究的是,深圳人踏上皇後大道之後會走向哪裏。吳君的小說敘述從來也不繞開物質與欲望,但她始終關注著物質、欲望與精神、靈魂的糾結。《皇後大道》中的陳水英和阿慧的友情的中斷也是因為受到物質和欲望的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