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女性愛情觀的反思(1 / 2)

女性愛情觀的反思

文學評論

作者:張子禕

摘 要:幾千年來,癡情女子負心漢的戲碼不斷上演,在其中,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了這樣的愛情悲劇,除了一些社會原因以外,我們是不是也該換一個視角,女性應該怎樣去掌握自己的命運,通過幾個經典的古代“癡情女子負心漢”的文學作品的例子,細致分析了女性應有的反思。

關鍵詞:癡情;負心漢;反思;理性;選擇;社會原因;愛情;自尊;追求 ;獨立;多元

[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9-00-01

一、對於“癡情”的解析

首先究竟什麼是癡情?就是對人對事物達到癡心的程度,一般理解為對愛情的癡迷。“癡”在《說文解字》的解釋為“不慧也”,《漢語大詞典》對“癡”的解釋有三點: 1、傻。2、極度迷戀某人或某一種事物。3、精神失常。綜合以上解釋,我們可以把癡情歸納為: 癡情是一種不聰明的失去了理智又極度迷戀某人的一種病態的情感行為。

那麼對於中國古代的女子而言,癡情的選擇大致有兩點原因,一是出於她們本身內心的情感,二是由於當時社會思想比較禁錮,對於女性的節烈觀的要求。

二、《詩經》中作品的反思——女性應該更加理性

在古代的文學作品中,早在《詩經》裏麵就已經有這種題材,《氓》就是這樣的一篇文章,裏麵的男子在婚前對女子“信誓旦旦”,而在婚後就專橫,暴躁。而在其中,女主人公傻傻的癡情和草率是造成它自身悲劇的重要原因。

婚姻關係的確立需要非常理性的思考,女人在這方麵不能成為天生的弱者。兩個人的人格要是彼此獨立的,沒有誰依靠誰之說,這樣才能讓婚姻關係更為長久。然而這些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女人沒有完全獨立生活的能力,而這應作為現代女性的反思。

三、唐傳奇中給予的反思——女人應該懂得維護自尊

唐傳奇在描寫這一題材的過程中,雖然也反映了當時婚姻愛情生活的各個方麵,但它的主旋律則是對封建士族婚姻製度的批判,對“始亂終棄”衣冠禽獸的士子的憎恨,對純情無故少女的同情。產生這種現象有多種原因,一方麵是小說由低級向高級不斷演進的結果,另一方麵是受唐代整個文化氛圍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與當時科舉製度的實行和婦女社會地位的低下有直接關係。

《崔書生》是牛僧孺《玄怪錄》中的一篇。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崔書生,酷愛養花種竹,房前屋後,遍植名花。在一次獨自賞花時,遇到了一位美貌女郎,產生了愛慕之情,並最終結為夫妻。可是好景不長,崔生老母看到兒媳“妖美無雙”,便認定兒媳定是“狐媚之輩”。女郎雖也眷戀與崔生的柔情蜜意,但卻不肯忍受“狐媚”之誣,毅然離開崔生而去。一雙美好姻緣終被拆散。

女人總是傾向於尋找一個依靠,這固然必要,但不能成為女性生活的全部,女性可以為愛情犧牲一些東西,但自尊是一種底線,尊嚴是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當被別人侮辱了,踐踏了自尊的時候,所堅守的東西還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