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保障機製的實施
以許昌市襄城縣十裏鋪鄉96名留守兒童為對象,實施為期一年的該四級保障體係,具體過程如下:
2.2.1社會層麵
從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選拔12名有文體特長的在校大學生赴許昌襄城縣十裏鋪鄉四裏營小學,對該鄉96名留守兒童開展為期13天的培訓活動,包括:文化課程輔導、緊急救護和法律常識、團體心理輔導、個體心理輔導、繪畫、魔方、舞蹈、籃球、話劇小品、歌唱樂器、詩歌朗誦等,每組10—15人不等。
2.2.2政府層麵
為了做好留守兒童工作,許昌市襄城縣人民政府下發了相關文件,規定縣委縣政府每名工作人員均需要駐村4個月。我們聯係了援建十裏鋪鄉的8名政府工作人員,要求他們在援建新農村社區建設的同時做好當地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工作。具體辦法和實施包括:留守兒童家訪、留守兒童發展規劃、營造健康家庭氛圍知識宣講、與留守兒童外出務工父母取得聯係。
2.2.3學校層麵
學校層麵主要是對留守兒童的在校教師進行培訓。我們對襄城縣十裏鋪鄉所有教師分兩次進行為期一周的心理健康輔導、培訓和交流。內容分為:教師心理健康、兒童心理健康、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異常心理的辨別與診斷、心理谘詢的一般原則和技巧、心理測評量表的使用、心理治療的原則簡介等7個模塊。
2.2.4家庭層麵
我們與留守兒童父母取得聯係,建立了QQ群和飛信群。定期溝通留守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現,父母們遇到問題可及時得到相應的指導和幫助。要求家長們定期通過網絡、電話等多種形式與孩子並進行情感交流,並定期與“代理家長”、“人生導師”、“哥哥姐姐”們取得聯係,了解溝通孩子的近況。
2.3 測評工具
本研究采用華東師大心理係周步成等人修訂的含中國常模的《中小學心理健康量表》(MHT),主要適應對象是中小學生。
該量表有八個內容量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焦慮、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組成。分數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程度越差。相關的研究表明,MHT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與效度。該量表的分半信度係數為 0.91,重測信度為 0.667-0.863,各分量表與全量表部分的相關係數達到 0.7 以上4。
2.4 對象
在許昌市襄城縣十裏鋪鄉隨機抽取100名小學1—3年級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保障體係實施一年前後進行重複問卷測評。最後,回收有效問卷96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6%。
2.5 測評方式
由於本研究的對象為理解能力較弱的小學低年級學生,所以,我們采取個別實施的方式,由研究者和被試一對一、麵對麵完成。測驗實施時,先發給被試一份“答題紙”,要求填寫好學校、年級、班級、姓名、性別、測驗日期等。待上述各項填寫好後,再發下測題本,要求被試翻到說明中二、三、四部分,邊看邊聽老師朗讀,同時做好“例題”練習。等到被試掌握了答題方式之後,才開始進行正式測試。測試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向研究者提問以獲得解答。測評完成後,給被試派發價值3元左右的小禮品一份。
2.6 統計軟件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
3.結果
3.1被試的人口統計學信息:
性別構成——男生55人、女生41人。年齡——8.13±1.72、介於7—10歲之間。年級——一到三年級的小學生。
3.2 保障體係實施一年前後,96名留守兒童的一般情況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