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罕見”的罕見病
銳·聚焦
作者:全草CHQ
“如果你以為罕見病僅僅是我們這個社會中一小部分人的問題,那就錯了。在我國,罕見病的患病人口至少有1680萬人,而且這還是一個非常保守的數據。”
雖然從單個病種上看,罕見病的發病率都很低,但由於罕見病的病種多達6000~7000種,所以實際上有著一個非常龐大的患病群體。如今,國內較為常見的罕見病有不正常細胞增生(瘤)、先天性代謝異常、呼吸循環係統病變、血液病變、免疫病變等,而在每個類別之下,又有許多具體的病症,如地中海貧血、血友病、苯丙酮尿症、成骨不全症和戈謝病等。
麵對紛繁複雜的病種,也許對它們的了解,才是我們改變罕見病現狀的真正開始。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冰桶挑戰”讓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一夜成名,它是一種漸進性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會影響大腦和脊髓中與運動相關的神經細胞,並令運動神經死亡,使大腦無法控製肌肉運動,而肌肉則會因缺乏運動而逐漸萎縮。作為一種發病率在0.02%~0.05‰左右的罕見病,目前美國已有3萬ALS確診患者,而這個數字在歐洲是1.5萬。
ALS的初期症狀,主要表現為令一個看似身體健康的患者,感到肌肉無力或者行動僵硬(如手臂或者腿部無力,也可能是吞咽困難等),且伴隨著肌肉萎縮。用“漸凍”一詞來描述這些病症非常貼切,因為該病患者的肢體往往是逐漸喪失活動能力的,直至完全失去行動能力。通常,ALS患者在確診後的預期壽命是3~5年,但也有20%的患者可以存活5年以上,5%的患者存活期超過20年。台灣導演鈕承澤的父親就是這5%中的一員,而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已經與該病抗爭了40多年。
2015年3月,一家專門研發蛋白激酶抑製劑的醫藥公司宣布,其製造的馬賽替尼(Masitinib)已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的許可,可用於治療ALS。這是一種新型口服給藥的酪氨酸激酶抑製劑,通過抑製有限數量的激酶靶向治療肥大細胞和巨噬細胞。它的出現,對於ALS患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福音。
此外,就該病命名方式而言,“漸凍人”隻是此類疾病患者的統稱,除了ALS患者外,還包括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和脊髓延髓肌肉萎縮症(Spinal and Bulbar Muscular Atrophy,SBMA,又稱肯尼迪病)的患病人群。
鉈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