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1 / 3)

稱王稱霸可以得到其他諸侯國的進奉,您願意做揚眉吐氣的霸主呢還是做俯首稱臣的弱者呢?”

楚威王聽後,感慨地說:

“楚秦兩國接壤,秦國一直有吞並我國之野心。我們又不能同韓魏結盟,因為韓魏一直受秦國的挾製,我每當想起光靠楚國難以抵擋秦國的進攻就睡不安穩,吃東西都沒有味道,心就像是懸掛在天空中的旌旗一樣搖擺不定,沒有一天安定的時候,先生之言有理,我決定參加合縱,與其他諸侯國一致抗秦。”

最終,蘇秦說服了各國,形成了合縱。

釋義

食不甘味指吃東西都不知道是什麼味道,形容某人心中憂慮不安,掛念著某件事情,或者是因忙碌操勞,以至於吃飯都沒有味道。

食言而肥

【出處】

《左傳·哀公二十五年》。

魯哀公在位期間,孟武伯實權在握,他是一個很不守信用的人,令人厭惡。

一次,武伯和季康子去武五梧(今山東省費城縣)西口迎接訪問越國回來的魯哀公。想到要見到言而無信的孟武伯,魯哀公的隨行人員郭重對哀公說:“這個人,不知又有什麼胡言亂語,不信你就聽聽吧。”

魯哀公舉行宴會。孟武伯向魯哀公敬酒,看到一貫看不起自己的郭重,他連諷帶刺地說:“幾日不見,你吃了什麼好東西了,又胖了這麼多。”

季康子趕快解圍說:“你怎麼這麼說話呢,該罰酒。魯國的敵人就在身邊,我們沒有陪國君去完成重任,郭重不辭辛勞地追隨國君,怎麼說人家吃肥了呢。”

魯哀公見他們這樣唇槍舌劍地你來我往,非常生氣。他冷冷地說:“他這個人,恐怕把自己的諾言都吃掉了,怎麼能不胖呢。”孟武伯知道魯哀公是在影射自己言而不行,所以一時啞口無言。

宴會這樣不歡而散,從此魯哀公和孟武伯的矛盾就表麵化了。

釋義

食言而肥這句成語的意思是說話不算數,不守信用,貪便宜。

士別三日

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說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周瑜死後,他繼任東吳的都督。設計擊敗了蜀漢的關羽,派部將潘璋把關羽殺死後,不久他也死去。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正業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麼學識。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麼可取的地方,後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跟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便笑著對他開玩笑說:

“現在,你的學識這麼好,既英勇,又有計謀,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

呂蒙答道:

“人別後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後來的人,便用“士別三日”這句話,來稱讚人離開後不久,進步很快的意思。

世外桃源

【出處】

《桃花源記》。

陶淵明是晉朝著名的詩人,他性情豁達,不貪求功名利祿。陶淵明早年曾做過彭澤縣令,但因不滿官場的黑暗,上任僅八十一天就棄官回家,過起了閑逸的隱居生活。

《桃花源記》是陶淵明的一篇代表作,在這篇文章裏,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晉朝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以打魚為生的人。一天,他外出捕魚,劃著船兒順流而上,忽然望見了一片茂密的桃花林。漁人從來沒見過這麼美麗的風景,心裏非常驚喜,就繼續搖櫓沿著桃花林向前劃。不一會兒,小船劃到了林子的盡頭,前方出現了一座青山。隻見山腳下有一個狹窄的山口,從裏麵透出來一絲光亮,漁人便係舟登岸,從山口向裏走去。

剛走幾步,一片平坦寬闊的田野映入眼簾。田野上,一些男男女女穿著奇異的裝束在忙碌地耕作;田隴上,老人和孩子在無憂無慮地玩樂。

漁人正看得如癡如醉時,桃花源的人發現了他,忙問他是從哪裏來的。漁人如實地告訴了他們。桃花源的人熱情地把漁人邀請到村子裏,殺雞擺酒款待他。村裏人全跑來看漁人,打聽這打聽那,也把自己的情況告訴漁人。原來,桃花源人的祖輩們為逃避秦朝的戰亂,攜帶妻子兒女躲到了這個誰也不知道的地方,從此再也沒出去過。

漁人在桃花源住了幾天,就告辭了。臨走之前,村裏人再三叮囑他:“千萬不要把這裏的情況同外人講啊!”漁人走到山外,劃船順原路返回。一路上,他細心地做下了記號。一回到家,就把這件事稟報了太守。太守派人隨漁人去找桃花源。可他們迷了路,沒找到那個美麗無比的世外桃源。

釋義

原指與現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後亦指環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

勢如破竹

三國末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奪取魏國政權以後,準備出兵攻打東吳,實現統一全中國的願望。他召集文武大臣們商量滅蜀大計。多數人認為,吳國還有一定實力,一舉消滅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夠的準備再說。

大將杜預不同意多數人的看法,寫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杜預認為,必須趁目前吳國衰弱,忙滅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實力就很難打敗它了。司馬炎看了杜預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張華征求意見。張華很同意杜預的分析,也勸司馬炎快快攻打吳國,以免留下後患。於是司馬炎就下了決心,任命杜預作征南大將軍。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調動了二十多萬兵馬,分成六路水陸並進,攻打吳國,一路戰鼓齊鳴,戰旗飄揚,戰士威武雄壯。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斬了吳國一員大將,率領軍隊乘勝追擊。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吳軍聽到風聲嚇破了膽,紛紛打開城門投降。司馬炎下令讓杜預從小路向吳國國都建業進發。此時,有人擔心長江水勢暴漲,不如暫收兵等到冬天進攻更有利。杜預堅決反對退兵,他說:“現在趁士氣高漲,鬥誌正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勢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樣,劈過幾節後竹子就迎刃破裂),一舉攻擊吳國不會再費多大力氣了!”晉朝大軍在杜預率領下,直衝向吳都建業,不久就攻占建業滅了吳國。晉武帝統一了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