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1 / 3)

韓會有一個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繼與長兄會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紀此韓愈小一點。後來韓會四十二歲的時候,因宰相元載的事,貶為韶州刺史,不到幾個月就病死在韶州,這時韓愈隻有十一歲,十二郎也很小。韓愈雖然有三個哥哥(會、弁、介),都很早離開了人世。這時,繼承祖先後代的,隻有韓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兩個人,零丁孤苦,沒有一天離開過。

韓愈十九歲時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後十年的時間中,隻和十二郎見過三次麵。當他正打算西歸和十二郎永遠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不幸十二郎就在這時死去了。韓愈知道了這消息,悲痛欲絕,寫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備了一些時下的物品從老遠的地方去致祭他。這篇祭文,一字一淚,令人讀來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後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這句話,用來比喻極其遙遠的地方。

同甘共苦

戰國時,燕國太子姬平繼承了王位,史稱燕昭王。怎麼治理,才能富民強國,燕昭王真感到束手無策。一天,他聽說郭隗善出點子,很有計謀。於是趕緊派人去把郭隗請來,對他說:“你能否替我找到一個有本領的人,幫我強國複仇?”郭隗說:“隻要你廣泛選拔有本領的人,並且要親自去訪問他,那麼,天下有本領的人就都會投奔到燕國來。”“那麼我去訪問哪一個才好呢?”郭隗回答說:“先重用我這個本領平平的人吧!天下本領高強的人看到我這樣的人都被您重用,那麼,他們肯定會不顧路途遙遠,前來投奔您的。”燕昭王立刻尊郭隗為老師,並替他造了一幢華麗住宅。消息一傳開,樂毅、鄒衍、劇辛等有才能的人,紛紛從魏、齊、趙等國來到燕國,為燕昭王效力。燕昭王很高興,都委以重任,開關備至;無論誰家有婚喪娶等事,他都親自過問。就這樣,他與百姓同事安樂,共度苦難二十八年,終於把燕國治理得國富民強,受到舉國上下的一致擁戴。

投筆從戎

【出處】

《後漢書》。

在東漢初期,班超和班固兄弟倆。哥哥班固的詩和文章寫得很出色,很早就做了官,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和曆史學家。弟弟班超從小就有遠大誌向,他做事勤奮,喜好讀書,但不喜歡死鑽經學,總希望能在軍事方麵有所作為。

在洛陽時,班家的生活十分貧困,班超隻好在衙門裏幫公家抄寫公文信件,掙點錢貼補家用,供養老母。

可是班超不甘心就這樣庸庸碌碌地度過一生,他渴望馳騁疆場,為國建功。一天,他腰酸背疼地抄完一件公文後,實在忍不住了,將筆猛地一扔,感慨地說:“男子漢大丈夫,應該學傅介子那樣殺敵報國,像張騫那樣到邊疆建功立業、爭取封侯才對,怎麼能夠老是在筆硯之間混飯吃呢?”周圍的人聽了,都嘲笑他:“窮小子飯還吃不飽呢,野心倒不小。”班超激動地說:“目光短淺的人,怎能夠理解壯士的遠大誌向呢?”在公元73年,班超實現夙願的機會終於來了。這一年,北匈奴頻頻出兵騷擾漢朝,漢明帝派大將軍竇固帶兵討伐匈奴。班超投筆從戎,隨軍北征。他作戰英勇,足智多謀,膽略過人,表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得到了竇固的賞識與重用,提拔為將領。

後來班超奉皇帝的命令,帶兵鎮守西域三十一年,多次平定匈奴貴族的叛亂,積極開發西域,促進了西域各族人民與漢民族的友好往來,成為卓有功勳的東漢名將。

注釋

投:扔掉、放棄。從戎:參軍。

釋義

棄文就武。

土崩瓦解

商紂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是一個暴虐無道的昏君。他貪戀酒色、荒淫無度,整日花天酒地,尋歡作樂,不理朝政。

他聽信讒言,重用奸臣,殘害忠良,戮殺無辜,他強征暴斂,動用巨資,強迫百姓為自己修建宮苑,他慘無人道,製造種種酷刑,以觀看人受刑後的痛苦為樂。在他暗無天日的統治下,百姓無不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雖說商朝的疆土遼闊廣袤,左起東海,右至杳無人煙的沙漠,南從五嶺以南的交趾,北至遙遠的幽州,軍隊從容關一直駐紮到蒲水。士兵不下數萬,但打起仗來,因為兵士不願意為紂王戰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邊。商朝軍隊士氣如此低落,商朝的政權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當周武王左手擎著用黃金作裝飾的大戟,右手節用犛牛尾裝飾的白色旌旗、坐著戰車,勢不可擋地殺來時,所到之處,無不披靡,商紂王軍隊的潰敗,商紂王政權的垮台,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無法挽救。

推心置腹

【出處】

《後漢書》。

在西漢後期,王莽篡奪漢朝政權以後,各地爆發了農民起義,其中聲勢最大的是赤眉軍和綠林軍起義。公元23年,農民軍在昆陽(今河南葉縣)與王莽的42萬大軍展開決戰,其中有一個叫劉秀的將領十分勇猛。在這次戰役中,王莽慘敗,幾乎全軍覆沒。不久,農民軍就攻進了京城,殺死了王莽。皇族劉玄被尊為天子,劉秀因立了大功,被封為蕭王。

劉秀並不甘心讓劉玄做皇帝。他一邊在黃河以北與反對劉玄的零散農民軍作戰,一邊擴充自己的勢力。公元24年,劉秀在魏州和蒲陽大敗赤眉軍,收編了投降的部隊,封降軍的主帥為列侯,其他帶兵的軍官也都任命了官職。

可這些投降的官兵很不放心,都擔心自己將來會被劉秀消滅。劉秀看出他們的心思,便采取了一項出人意料的措施,他下令每位降將仍回舊部,統率原來所屬的兵馬;他自己則隻帶很少的隨從,到各投降部隊去巡視,並不對他們加以戒備,以表示自己對他們絕對放心。這些投降的官兵見劉秀把他們當做自己人,馬上解除了心中的疑慮,互相議論說:“蕭王把自己的心都掏出來,放在別人的腹中(推心置腹),我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難道還不該為他赴湯蹈火嗎?”於是,人們對劉秀都非常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