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忠於職守的大禹(1 / 1)

大禹是中國古代傳說中治理洪水的英雄。在遠古時代,洪水泛濫,人們經常受到洪澇的侵害。舜做了部落的首領後,因大禹的父親鯀用造堤築壩的辦法治水九年,勞民傷財,沒有效果,就下令處死了鯀。接著舜又命令大禹去治水。大禹深知治水的事關係重大,弄不好還會丟掉身家性命。可是,眼看著洪水如此肆虐,人們苦不堪言,禹就勇敢地接受了這個重任。

禹認真總結了父親失敗的教訓,把造堤築壩的“堵”的辦法改成疏通河道,順著洪水的流勢,將水引走。為此,大禹親自走遍天下,查清地勢,探明河道,引水下泄。他帶領大批助手,踏遍了鬧水災的九個州,測量好地勢高低,分別豎立木樁作為標記。那時,大多數地方荒無人煙,大禹風餐露宿,經常冒著大風大雨,在惡劣的環境中奔走。

然後,禹根據調查得來的資料,從水災最嚴重的地區開始治水。禹和大家一起,用石斧、石刀等簡陋的工具挖河修堤。他的手上長滿了老繭,腳底長滿了腳墊,臉也顧不得洗,經常蓬頭垢麵。由於長年累月地泡在水裏,他的腳趾甲都脫落了。

為了治水,禹到了30歲還沒有結婚,後來和一個姑娘結婚了,婚後剛四天,他就告別新婚的妻子,去忙治水了。

大禹治水13年,三次經過家門都沒顧得上進門看一看。第一次經過家門口,他聽到自己新生的兒子正在呱呱啼哭,妻子由於生產的痛苦也正在呻吟,他的助手都勸他進去看看。禹多想進去看一眼啊,可是他有要緊的事要辦,怕耽誤治水,硬是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大禹的兒子已經能叫爸爸了。小家夥在媽媽懷裏使勁兒叫著爸爸,大禹隻是深情地向妻兒揮揮手就過去了。第三次,大禹經過家門時,兒子已經10多歲了。他跑過去要把爸爸往家裏拉,大禹撫摸著兒子的頭,叫兒子轉告媽媽,等治好水後再團圓,又匆匆地離開。

13年後,大禹曆經千難萬險,開溝修渠,終於戰勝了洪水的災害,促進了農業發展,使百姓能安居樂業。因為大禹治水有功,被舜立為君位的繼承人,成了夏朝的第一個君主,所以曆史上稱他為夏禹或大禹。

大禹當上部落聯盟首領以後,仍然不貪圖享樂,他不辭辛苦地到各地去巡視,為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