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格特質理論與內外向
特質理論是相對於類型論的一種人格理論。美國心理學家G.W.奧爾波特在1961年所著的《人格模式和發展》首先提出了人格特質理論。艾森克艾森克提出了人格三因素模型。將人格的展現在三個維度之上分別為:其一、外傾性,它表現為內、外傾的差異;其二、神經質,它表現為情緒穩定性的差異;其三、精神質,它表現為孤獨、冷酷、敵視、怪異等偏於負麵的人格特征[2]。艾森克在前任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實驗、問卷得到的大量人的特質資料,深入研究了人格維度。他認為,外-內傾、神經質和精神質是人格的三個基本維度。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巔峰減重夏令營的研究對象在人格特質中E值的現狀描述
低於40分的研究對象比例為29.52%;40-60分的調查對象的比例為40.00%;高於60分的研究對象的比例30.48%。說明,受試者在內外向特質上分布比較均勻。介於內外向之間的人格特點的受試者比例大於內向和外向性格對象。E(外傾-內傾性)人格特點:高分者隨和樂觀,愛交際,朋友多;渴望做興奮的事,喜歡冒險;漫不經心,寧願動不願靜,不踏實。分數特高者是一個情緒失控的人。低分者內向,好靜,生活有序。
(二)受試者減重百分比與人格特質中E值的差異比較與分析
從表1中得出,P>0.05。說明受試者不同的性格與減重效果不存在顯著差異。
從表2中得出,E值在標準範圍的減肥百分比是最好的均值為10.2562,低於標準範圍的均值為9.7752,高於標準範圍的減肥百分比是最低的均值為9.4103。這也說明分數特高者是一個心理活動傾向於外部,表現為活潑開朗,熱情大方,善於交際,情感外露,渴望刺激和冒險,注意力易分散難持久集中,欠缺持久耐力,興趣易變換,在執行運動和飲食的方案的過程中,容易出現三分鍾熱度,執行效果較差,這樣的人格特質對減肥是不利的,減肥的成效不穩定。低分者內向,心理活動傾向於內部,比較好靜、穩重、內省、沉默少語、交際被動、不喜歡刺激、情感不易外露、注意力穩定難轉移,相對來講比較利於控製自己,減肥效果相對穩定。但是低分者反應緩慢,行為遲緩,對減肥的效果也有影響。性格傾向不影響個體的運動能力[3]。針對E值的高分和低分者,E分在標準範圍的學員在運動和飲食方案執行的過程中可能障礙最小,從而取得較好的減肥效果。
五、結論
青少年人格特質中內外向因素對在實驗結果的數據中與減重百分比沒有明顯的差異性。也就是說,青少年人格特質中內外向因素對減肥效果沒有明顯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司繼偉.青少年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4.
[2] 陳珊珊.人格特質、情緒對認知靈活性影響的實驗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2008.
[3] 梁風.大學生情緒穩定性和性格傾向與體育課考試成績關係的研究[J].體育科技.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