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如何克服學生訓練時的恐懼心理(2 / 2)

1.客觀因素

在體育教育中,有些項目技術較複雜,有一定危險性,因而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等方麵的要求較高。但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給學生帶來的阻礙和限製,導致了技術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多血質類型的人,在意誌方麵缺乏忍耐力,毅力不強;抑鬱質類型的人,膽小怕事,遇事優柔寡斷,不善交際,非常孤僻,甚至有的學生比較喜歡在安靜的條件下進行練習,還有的因場地設施等條件不夠完善,如球場太滑,不平整等,這些客觀條件都會使學生發生動作失常現象,產生恐懼心理,完成動作時縮手縮腳,因此教師應及時調整教學訓練計劃,製定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計劃,使他們在訓練中不斷提高技術水平。

2.主觀因素

從主觀看,恐懼有時是學生自己造成的,有些學生在教學的開始階段已能完成動作,並且表現出果斷和熱情,但當他一旦在某一技術環節示範時失敗,同學發生傷害事故、自身受到刺激,從而在心理上留下陰影,產生恐懼感。甚至有的同學在練習時,因觀眾在場,也導致恐懼感。他們不喜歡圍觀者中有自己敬仰和熟悉的教師、長輩、陌生的聽課者,或異性同學,尤其是性格內向、心胸狹窄的學生,一遇挫折就會悲觀喪氣,經不起打擊。顯然圍觀會使學生的失誤情況較多,產生心理緊張,影響練習的積極性。這就表明,訓練興趣的不穩定,降低了訓練態度,使訓練行為表現出與前者背離的現象,導致在訓練中發生事故,產生恐懼心理。

(三)恐懼心理的克服

1.在訓練中克服學生恐懼心理的辦法和措施很多,如何克服和防止是每個教師在訓練和比賽中需高度重視並認真解決的課題。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學習、生活、訓練中,時刻注意學生的行為表現,采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及思想道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使他們對社會、對訓練、對比賽有正確的認識,樹立為國爭光的遠大理想。教育學生在訓練、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從國家和集體的利益出發,並給以正確的解決,使他們在順利時不忘乎所以,受挫時不灰心喪氣。教師發現問題,做到及時細心的誘導,耐心教育,並在訓練中有意識的設置障礙,以心理為基礎,並把心理和生理過程融合於更加係統的各項運動教學訓練之中,不斷培養學生對待挫折的積極心理,培養學生的意誌品質,提高自控能力,通過學生的自我意識對受挫心理進行控製和調節,調節那些影響最大競技能力發揮的緊張和恐懼,使其能克服消極挫折心理,產生積極的行為反應,改變對練習的過度恐懼和外界引起的心煩意亂的反應,使學生從受外界控製狀態轉移到自我控製狀態。

2.學生的恐懼心理是受後天的影響而產生的,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設置障礙,並且向他們提出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精心設計、周密思考、細致安排教學計劃,是學生盡快掌握技術技巧,但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學生對學習本身的內在興趣發現的自信,教師通過特定的身體練習來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心理,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克服恐懼、厭倦心理,使其在自己的親身實踐和教師的教學手段中,感覺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享受,致使學生的恐懼心理得到消除,學習效率自然提高,滿懷信心的完成訓練任務。

三、結論和建議

(一)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恐懼心理在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術技能時是普遍存在的,在技術難度較複雜、危險性較大的訓練項目中,產生的比例增大。

(二)恐懼心理師阻礙學生發揮其全部潛力的最大障礙,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動作的完成。這就需要教師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克服恐懼心理,最終隻能靠學生本身,靠他們自身采取某種心理辦法。教師應加強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改變以往那種對學生恐懼心理的漠然態度,積極引導,讓學生采取各種心理訓練方法,克服恐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