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滅亡高句麗(1 / 2)

李世民麾下的士卒們自然能夠明白他的心思,所以也不用他如何的去催促,便自然的加快了行軍的速度。原本計劃要六天才能抵達平壤城外,實際上隻用了四天的時間,便已經來到了平壤城南三十裏的地方。之所以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便可以到達這裏,這其中李恪的功勞可以算得上是功不可沒。他不但在事先便把李世民行軍路線上的高句麗城池,盡數打了下來。更加在城池內準備了大量備好木柴的房間,供士卒們休息並且恢複體力。

最為令李世民想不到的是,李恪居然還發動沿途百姓,清掃出一條長度超過三百裏,並且足以令數萬大軍暢通無阻的路來,甚至還準備了大量的牛車,用來運送李世民大軍中的神威大炮。這就使得李世民所率領的部隊,不但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更加減少了許多的消耗。最主要的還是為他節省了大把的時間,使得他想在春節前攻下高句麗都城的計劃,變得不是那麼的緊迫。

大軍駐紮以後,李世民並沒有著急發動進攻,而是下令讓士卒們休息了一日。連日來急於趕路,雖說李恪在途中做了諸多安排,士卒們難免還會感覺到疲倦。

第二日,李世民召集包括李恪,以及薛仁貴在內的所有將領,召開了戰前會議。戰前會議的內容實際上很簡單,就是製定出最終的進攻時間,到時大唐軍隊將會從四個城門同時發動炮擊。

平壤城的城牆經過高句麗數百年的經營,早已經達到了一個令人歎為驚止的高度和厚度。如果按照正常的攻擊手段去攻打平壤城,即便是大唐的軍隊總人數,達到了驚人的十五萬,仍舊很難在短時間內將之攻下。

但是自打李世民的大軍和李恪麾下的營州兵會和,軍營內的神威大炮的數量已經達到了四百八十門之多。平均分布到四個城門外,也是每座城門外達到了一百二十門,數量上甚至要遠遠的高於平壤城內負責防禦的投石車的數量。

第二日早上大唐的軍隊列陣於城下之時,每座城門外的神威大炮,排成了密密麻麻的兩列,才能在城外展開。這一次李世民並沒有派出傳令兵限令對方開城投降,而是直接選擇了攻城。

還是和以往的戰鬥一樣,大軍列隊於城外三裏處,大軍的後側便是神威炮營。戰鬥開始之初,先由神威炮營對著城牆,進行一個時辰的連續不間斷炮擊,直至將城牆摧毀為止。這個時候,才會輪到炮營前方的大唐軍隊,向著城牆發動進攻。

步軍進攻之時,守衛在城牆之上的高句麗士卒,已經全部被炮彈炸飛,不但如此就連位於城牆內的軍營,以及附近的民居也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大唐軍隊在衝擊城牆之際,所遇到的抵抗是非常微弱的,雙方已經接觸高句麗的士卒便開始潰敗。

倒是城內富商和官員的私人府邸內的武裝,給攻進城內的大唐士卒製造了不少的麻煩。不過也僅限於製造麻煩而已,私人武裝的個人能力,也許會高於士卒的水平,但是在國家機器麵前,個人能力根本就沒有用場。某個士卒也許打不過,這些個私人武裝中能力高深的家夥,但是千百個士卒同時衝到對方的身邊,即便是他擁有通天的本領,也會在頃刻之間被士卒們所湮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