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兩人下了車,鄒瑾跟隨者來到一所大學前,看到大門口醒目的標識,才恍然大悟,看來她以前去過的是新校區。
來的路上,她看過路標,這裏是王兆地區,她印象裏應該是東北L大在這邊。
進入校園,這個學校要比香坊區的東農小很多,結構也比較緊湊。這時她不用再做人家的小尾巴了,她真心覺得自己跟在人家情侶後邊有點像偷窺狂。
鄒瑾一直很喜歡學校的氛圍,這也是她留在學校工作的原因之一。她漫步在校園的路上,此時天色近晚,雖然厚厚的雲層遮住了夕陽,還在紛紛揚揚飄落的雪花卻將世界渲染成一片白色,雪花折射的光線漸合著暮色,世界仿佛寧靜了。行人們明顯加厚了衣裳,來去匆匆。如果有人細看,會看到有時雪花會停留在半空中片刻,然後拐個方向飄落。
鄒瑾在校園內大致逛了逛,比較新的樓有教學主樓、大禮堂、生物館、化學館等。然後她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東北L學院也在這裏,這兩個學校竟然共用著一個校園。它們原來是一家?想到生前同學抱怨說N大的本碩博連讀專業被L大搶跑了,怎麼感覺是親兄弟鬧分家呢!
她找到了教務處,尋找教學課表,還好工作人員都下班了,也沒有電子監控否則書本紙張無風自動,還會懸在半空中,非嚇死人不可。沒有電腦的時代,各種資料都是紙質的,這也方便了鄒瑾查找,鄒瑾一邊搜尋,一邊注意著走廊裏的動靜,怕有人來加班,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做鬼嘛也要講良心,不能隨隨便便就嚇人啊!
找到了課表,不止一份,那正好,拿走一分,省著抄了,又‘借’用了辦公室的一個空白筆記本,還拿了一支油筆,鄒瑾真心覺得自己好窮啊!
沒有課本,怎麼上課?鄒瑾又滿樓找課本,‘大學英語,來一套,俄語,順道也學學吧,大物,我學的比這本書難多了,高數,差不多忘光了,重學吧,植物學,這得要......第一次當賊的鄒瑾稍稍有些良心不安,不過更多的是興奮,這算不算是人的劣根性?
…………分割線
同80年代後考大學不同,五十年代的大學除了要經過全國統考、政審,然後擇優入取。這個時期大學生還很少,每年參加高考的人數才40萬左右,不過錄取的比例還是很高的,大約是50%。
1956年11月初,鄒瑾開始了她回爐再造的大學生活。這時她才知道,這個時期的大學都是5年製的,學生上學不僅學雜費全免,住學校宿舍也不要錢,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可以申請助學金,助學金數額從每人每月5元至20多元不等,這是多麼幸福的大學生啊!
作者有話說:求評論、推薦、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