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例談導課與結課的呼應關係(1 / 2)

例談導課與結課的呼應關係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高學英

摘 要: 導課與結課之間應該注意起承轉合,首尾呼應,這樣一堂課才成為一個完整的樂章,才能使整個教學環節絲絲入扣,渾然一體。概括地說有回環式、遞進式和延伸式三種,三者之間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互相滲透、融會貫通的,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教師在設計導課與結課時必須有意識地使二者遙相呼應,使教學達到渾然一體的境界。

關鍵詞: 導課 結課 呼應

新穎別致的導課,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進入角色,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導課在教學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對導課藝術研究的老師甚多,導課形式頗多,諸如故事導入法、謎語引入法、歌曲切入法等,目的是課一入手就能緊緊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結課既是以往教學過程和未來教學過程的聯結點,又為下一教學過程創造必要的條件,也是課堂教學的“精彩之筆”。對結課的探討也較多,如歸納式、朗讀式、拓展式、聯係式等。教師在對導課與結課呼應關係上的研究卻有所忽略。筆者認為好的導課應該是琴師的第一串悅耳的音符,扣人心弦。好的結課應是曲終不絕於耳的餘音,繞梁三日。導課與結課之間應該注意起承轉合,首尾呼應,這樣一堂課才可成為一個完整的樂章,才能使整個教學環節絲絲入扣,渾然一體。概括起來,筆者認為導課與結課的呼應關係一般有以下三種。

一、回環式

回環式是導課時從問題、懸念出發,教學時能緊緊圍繞問題、懸念,開展師生互動,結課時使問題得到解決,懸念得到詮釋的一種方法。如今,采用激疑製造懸念方法導入已成為許多教師常用的導課方法。因為疑問懸念是對人們期待、渴望心理的強化,可以造成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能激發學生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如果教師在導課精心設疑布陣,而在講課和結課時卻毫無下文,撇下導課不聞不問,或另搞一套,就容易使學生思路紊亂,無從受益。隻有當提出的問題得到解決,拋出的懸念得到詮釋時,學生才能經曆一個定向的、集中的、完整的思維過程。導課和結課之間的回環可以達到這一目的。

例如導入《白楊》一文時可以提問:“你認為作者會寫什麼?課文是不是僅僅寫白楊呢?”這些問題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學完全文時,教師再強調地問:“課文我們學完了,那麼課文是不是僅僅寫白楊呢?”學生自然就知道課文不是單純寫白楊的,而是借白楊讚美駐守在邊疆的建設者們,同時也明白了這是一種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這種由設疑到釋疑的回環照應,看似回到原地,實質上是一個螺旋似的上升過程,不僅能使問題在表麵上得到解決,更能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加深理解,思想情感得到升華。

二、遞進式

精心設計的導課要像序幕,能預示後麵的高潮和結尾,為教學目標作好鋪墊。一堂課在終場時,必須重重敲響最後一槌,使學生在知識、能力等方麵的進步都有所體現。還要使學生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審美情趣及價值觀、人生觀得到正確的引導。也就是說,新穎別致的導課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是教師與學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橋梁,為一堂課的講解定下基調。教師充滿激情的結課,以意味深長的話語升華主題,點撥人生,往往最能打動學生的心靈,留下難忘的印象。這樣,開課與結課的遞進式呼應關係就應運而生。

例如導入《我能到中國去了》一文時可以從“‘我能到中國去了’這句話是誰說的?”入手,讓學生初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最後可以用“這句話難道僅僅是小羅斯一個人說的嗎?”這樣的反問結課,讓學生明白“想到中國去”不僅是小羅斯一個人的心願,而且是千千萬萬澳大利亞人民的願望,從而使學生感受到中澳兩國人民的友誼,體會到祖國的偉大。學生那種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愈來愈強,愛國之心越來越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