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學方法和新課改要求不符。
傳統教法影響了新課改的實施。課堂中大部分時間都由老師占用,並沒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要求,學生沒有或很少有時間和自由表達想法,甚至出現台上台下各顧各的可笑局麵。這樣的教育隻承認學生把課堂上灌輸給他們的知識照搬在試卷上的能力,忽視了其他能力的培養。在語文教學中寓於思想和文化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通過語文課堂教學讓學生思想得到自由的表達,並在學習與交流中培養其人文理念,人格得到完善,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應重視發揮語文教學的文化熏陶和感染作用,而一些老師隻對文章進行傳統單調的分割,對文字和語言進行機械的應試訓練,使語文課文中本應有的靈魂和血肉變得枯燥無味,導致學生一味死記硬背課本內容,難以理解並靈活運用知識。平時不與學生交流,無意中疏遠學生,讓學生對老師敬而遠之,在課堂上,忽視一些性格內向、不善表達的學生。例如課堂被一些性格外向活潑、自信的學生操控,老師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往往不理會那些不說話的學生,使課堂出現了“黑暗的角落”。
3.教師的人文素養有待提高。
教師的人文素養是指作為一名教師,其所應具備的人文精神和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體現出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麵的氣質和修養。它主要體現在教師學識底蘊、儒雅風度及對事業的忠誠和對學生的熱愛上,不僅是教師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與人格完善的需要。
我校教師大多來自農村,沒有受過正規的師範教育,上課隨意性強,教學方法過於傳統且沒有係統。對新課標沒有一個新的認識,且不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少有進修充電的機會。由於大多數老師身處農村,家務活比較多,平時不去鑽研業務。為了應試,語文教學僅限於對字詞的認識和對課文的大意了解,以及一些機械的背誦,對學生的人文理念培養就成了空白。
4.教學氛圍有待改善。
積極的課堂氣氛應該是師生雙方有飽滿的熱情,教和學的態度端正,課堂活動井然有序,學生求知欲強、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師生雙方交流充分,積極互動,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始終沉浸在為實現目標而獲得的喜悅與滿足感中,師生雙方都得到共同發展。課下,全校從老師開始,師生共同形成樂觀、積極向上的人文氛圍。這一切在我校很難看到,課堂上教師不能為學生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課下老師不能率先垂範,以身作則。由於學生都來自農民家庭,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身上一些陋習一時難以改變,且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由於我校深處邊遠山區農村,信息閉塞,獲取信息渠道不暢,教學設備簡陋,甚至連一張完好的課桌都沒有,教師吃住行極為不便。這一切對教學工作都極為不利。
三、小學語文教育中人文理念培養的具體措施
1.教師發揮榜樣作用,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都內涵豐富,影響深遠,每一篇文章都傾注了作者的心血和經曆,字裏行間都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因素。語文教師作為學生和這些課文之間的重要媒介,對如何讓學生準確把握課文並感悟其中的道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鑽研教材,深刻領會其中的感情色彩,不斷加強感情積累,通過教學活動,以一種有效的途徑將課文中所要表達的傳授給學生,並在這個過程中啟發學生探索發現新的東西。老師要做好課前準備,首先充分進入角色,體會並把握人物情感、思想品德、情感理念等人文理念,如此才能達到課文情感、學生情感、老師情感的共鳴這樣一種最佳狀態。還要注意小學生和老師的知識水平及情感態度上的差異。在教學中,我多次發現,有時候當我被課文中的人物言行打動或是被所描繪的風景陶醉時,學生卻表情木訥,我才意識到我所體會到的學生不一定能體會,因為他們幼小的心靈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畢竟是有限的,他們的生活閱曆還不足以體會過於複雜的情感。我想了一個辦法,即下載一些影像資料或打印一些圖片輔助教學,以一些直觀的東西幫助他們理解一些抽象的東西,培養他們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