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強教材的深度解讀
對於一個優質課堂的構建,除了要有良好的教學氛圍外,還需要老師對教材進行深度解讀。小學數學概念對於成人來說是相當簡單的,但是對於小學生而言卻是比較抽象的。為了加深學生對相關數學概念的印象,老師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並進行問題的講解。
比如在學習“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這一概念的時候,老師不能因為要節約教學時間就讓學生死記硬背這個概念。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利用自己的尺對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邊角進行測量。學生測量完之後老師可以鼓勵學生舉手發言,讓他們自行進行特征的總結。學生通過測量不難發現,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對邊長度一樣,對角的角度也相同,隻不過長方形的角恰好是90°。這時教師還應當引進“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這一概念,對知識點進行巧妙聯係,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和自己總結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相關的概念的理解,讓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具體。
3.重視學生的反饋評價
要想構建小學數學優質課堂,除了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和教學方式的改變外,還需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反饋和評價。一方麵,老師課後可以通過詢問學生對教學過程中是否存在意見的方式讓老師對自己的教學手段及時地進行調整。另一方麵,老師應當在課上加強對學生的評價[3]。這個評價並不是以等級的方式體現,而是老師通過鼓勵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課上主動發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學生回答正確了,老師不要吝嗇表揚;學生回答問題錯誤了,老師要予以適當引導,讓學生往正確的方向思考。對於新知識點的傳授,老師還應當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假設,不管回答多天馬行空都應當予以鼓勵。這樣的評價有利於培養學生樹立敢於開口、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除此之外,老師還應當針對回答錯誤的問題的學生進行相應的分析,掌握學生的思考軌跡,及時作出反饋[4]。
總之,小學生作為不成熟的個體,為了能夠讓他們更好地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構建優質的數學課堂顯得尤為重要。隻要找對方法,針對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從教學環境、教學手段和互動方式這三個方麵做出改進,構建優質的數學課堂將不再是難題。
參考文獻:
[1]黃濟,王曉燕.曆史經驗與教學改革——兼評凱洛夫《教育學》的教學論[J].教育研究,2011.31(04):10-11.
[2]張新宇,王祖浩.國外關於“探究水平”研究的述評[J].教育科學研究,2010.15(05):25-26.
[3]馬雲鵬.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進程、特征分析與推進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11.05(04):13-14.
[4]崔允漷.課程實施的新取向: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J].教育研究,2010.09(0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