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MOOC的實用性
1.給學習者帶來便利
指學習是在網上完成的,學習沒有時空約束,不受時空限製,隻要借助移動智能設備和移動網絡,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展開學習,對於學習者而言可以更有效地分配學習時間,最大效率地利用碎片時間來增加自己的知識。世界各地的學習者隻要有上網條件就可以免費學習優質課程,這些課程資源是對所有人開放的,不管你是正在上學的學生、上班的工人,還是在家的家庭主婦或退休老人,都不需有學校的學籍,自由選擇課程進行學習,進入學習“教室”無門檻,隻有當你需要學分、證書時才要求交納一定費用[6]。
2.“四海之內皆朋友”與大學校園生活
MOOC的興起,有助於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據統計,截至2012年8月10日,上線不過才四個月的Coursera就已有超過100萬的注冊學生,遍及全球119個國家[7]。Facebook, Twitter和其他社交網絡的興起,意味著學生可以輕鬆地與網絡上的熟人組建多個長時間的學習小組,盡管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彼此並不熟悉。
但有一件事顯而易見,盡管世界上最好大學的最好課程都在網上,但美好的大學校園生活無可取代。Udacity的共同創始人大衛·斯塔文斯承認:“大學校園裏有這麼種魔法,隻要你能在那泡泡裏而住得起,就是美好的。”大學生學習的內容不僅有課程本身,還有很多集體的社交體驗,之所以要去大學學習,主要原因在於它可以幫助你成長及學會如何生活和工作,這是許多人都把大學生活視為人生最重要部分的重要原因。對於許多課程(特別是商業類課程)來說,社交關係的培養是大學教育最重要的元素。
3.“足不出戶也能上名校”與“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MOOC都是名校名師講授,製作精良,賞心悅目,有些內容甚至可以當做是紀錄片或者電影看待。在中國大學生看來,出國留學仍是一件奢侈並且有一定挑戰性的事情,MOOC 彌補了短期出國留學的許多弊端,二者結合起來將極大地推動中國學生的全球化教育[8]。
4.學習能力的培養
傳統教育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室為中心”。學習方式表現為“接受式學習”,忽略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潛能、創新素質。而MOOC在課程組織方式上強調“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在真正意義上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實現以問題或項目任務為導向的學習(Problem or 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這種課程也就真正做到深度學習、主動學習和探究學習[4]。
在MOOC平台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會自發組織線下的學習小組,定期定點見麵共同研討一係列問題。通過這種眾包交互,學習成了一個高度個性化的主動建構過程,終身學習也將成為普遍的現實[7]。對於那些已經工作的人來說,有了 MOOC,他們就不需要在終身學習與事業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一言以蔽之,MOOC 為所有人提供了終身學習的機會。
四、 MOOC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