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美術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樂學美術(1 / 2)

在美術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樂學美術

教育教學研究

作者:劉慧

美術以視覺形象承載和表達人的思想觀念、情感態度和審美趣味,豐富人類的精神和物質世界。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美術課程強調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征相適應,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將這種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下麵我就如何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樂學美術談談看法。

一、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樂學美術

盧梭說:“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研究學問的方法。”《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提供原型啟發,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想象、表現等活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形成創意,並運用美術語言和多種媒材創造性地加以表達,解決問題。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對美術學習產生極濃厚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如我教學一年級下冊《出殼了》一課時,首先播放大海龜挖坑產卵的視頻,提問:“大海龜在做什麼?”引導學生說出海龜媽媽在沙灘上挖一個深坑,產完卵後返回大海。師:“經過60天,小海龜終於出殼了,我們一起去看看!”讓學生邊觀看視頻邊思考:結合畫麵內容,猜猜小海龜在想些什麼,你能為小海龜配音嗎?學生根據觀察捕捉小海龜出殼時的動態和心理,並用生動的語言大膽配音表述。隨後,我播放小海龜破殼瞬間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小海龜的動作和神態,並示範小海龜破殼瞬間的表現方法,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①小海龜的眼睛為什麼睜得圓圓的?②小海龜的眼睛為什麼向後看?你們知道它此時此刻在想些什麼嗎?讓學生大膽想象,講述可能會發生的故事,從神態與動作方麵引導學生聯想小動物出殼時的有趣情景,以及出殼後發生的故事,發散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欲望和靈感,為創作生動、有趣的畫麵奠定基礎。

二、欣賞圖片、大師作品,讓學生樂學美術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審美規律和美術學習規律,有效利用各種美術課程資源,向學生提供感悟美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分析、比較等方法,積極開展探究、討論、交流,鼓勵他們充分發表感受與認識,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品位和審美判斷能力。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欣賞色彩鮮豔的圖片和大師的作品,可以給予學生強烈的視覺衝擊效果,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下冊《水果大聚會》一課時,用課件播放了各種各樣的水果圖片,讓學生邊欣賞邊思考:人們為什麼喜歡水果?水果都有哪些營養價值?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繼續播放圓形水果和異形水果圖片,讓學生圍繞水果的形狀、色彩、味道展開討論,說說自己喜歡的水果,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引導學生深入感知水果的形狀、顏色、外表、味道。我播放大師創作的以水果為主題的美術作品,讓學生邊欣賞邊思考以下問題:①從這幅畫中你看到了什麼?②你聞到了什麼?找一找作品中有哪些形狀?它有什麼特點?③閉上眼睛記憶畫中有哪些色彩?給你什麼感覺?④你喜歡這幅作品嗎?為什麼?引導學生抓住水果的特征,進行視覺語言描繪,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從而促使學生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