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驪宮(2 / 2)

聽著天子快意的笑聲,張德有些古怪的看了方子興一眼,心裏很是納悶。他想著,現在怎麼武人拍馬的水平這麼高了,都趕上他們這些專長溜須拍馬的內侍了。

這方子興看著麵相憨厚,原想武人粗魯,沒想到卻也是個妙人,你看看,這拍馬屁拍的,想是正撓到聖上癢處,不愧是今上在還是耒陽王時就跟著的貼身侍衛……

三人又行了一會兒,到了傳說中當年唐明皇與楊貴妃共浴的“蓮花”“海棠”二池近前,不遠處,就是千年前帝妃二人纏綿共寢的飛霜殿。

周宣止步,搖了搖頭,自語道:“華清雖好,如今卻不是朕享樂之時,昔者唐明皇有貴妃在側與共,他年朕也當攜佳人沐此……”

“如今麼,當學那道邊承雪之古鬆,有隋文之誌為好。”

聽著天子似有深意的話語,小內侍張德與羽林長史方子興二人死命低著頭,恨不得把頭埋到土裏去。

有些話,他們常隨君側隻願聽不見為好,聽到了也隻能左耳進右耳出,這有關朝堂的隱射話語,他們可萬不敢隨便回應什麼,一個不小心就是殺頭的大罪!

看著這二人戰戰兢兢的模樣,周宣頓覺無趣,也失了繼續下去的遊興,他看著四周驪山華清的瑰麗美景,忽而笑道: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複止,西出都門百餘裏。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嗬,朕可不想學唐明皇,賠了夫人又折兵,華清華清,嗯……不好,改了吧。”

“是……是……”

張德嚇得伏跪於地,聲音顫抖。這一路走來接觸之下,他算是明白了這位外界傳聞中平庸懦弱的少年天子,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

眼前這位少年天子,那心思可深沉著呢,如威如獄,不可測。

當然,張德也明白,皇帝敢把這不為人知的一麵展露在他麵前意味著什麼,從現在起他可沒了退路,凡有二心,隨時會有性命之危。

張德心思飛轉,抹了一把冷汗,整個人幾乎貼在了地上:“請陛下示下,意改何名……”

“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古有驪宮之稱。既然有古稱,又是題中應有之意,那便複古吧,改,驪宮。一會兒回宮擬旨下去。”

“是,陛下。”

“好了,朕乏了,回去吧。下次有機會再來看看。”

“諾。”

張德應了一聲,隨即扯開嗓子呼喝道:“陛下有旨,起駕回宮!”

霎時數十近百的侍衛、內侍行出,車駕、儀仗、旌旗俱備。四周護衛著五六百羽林軍,人頭攢動,一行人浩浩蕩蕩簇擁著天子車馬鑾駕,往長安回返,一路上旌旗漫漫,卷起煙塵滾滾,聲勢驚人……

直至天子車駕行遠不見,華清……哦不,現在應該叫驪宮,又恢複了千古寂靜,那株古柏陰影處,有幾道人影一閃而過。

————

養心殿,西暖閣。

此處作為養心殿東西二閣之一,多用於三省六部大臣處理日常事務,以及尚書省諸臣工值班工作所在。

今天值班的尚書省官員,乃是尚書左丞、正議大夫陳禮,正當其埋頭整理密密麻麻的海量奏疏時,一位須發盡白、著紫金官服的老者,龍行虎步走入西暖閣,身後還跟著千牛衛三人。

“柳公……”

陳禮趕忙起身,恭敬行了一禮,讓在了一旁。

“嗯。”

老者心不在焉的點頭,手中展開了一條白絹,看了看,以低不可聞的聲音喃喃道:“今歲願求豐年順,來年好做承平君。”

讀完,老者須發抖了抖,眼睛微微眯起,閃著莫名的光彩,扶須而笑道:“嗬嗬,聖上果是宅心仁厚,國朝之幸也。先帝囑臣以顧命,如今來看當可不負皇恩浩蕩……”

“還回去罷。”

“是。”

一位千牛衛接過白絹,退了下去。

陳禮在旁豎起耳朵聽著,不由撇了撇嘴。

他現在算是明白了,這位是為什麼能官至尚書令一肩挑左右尚書仆射、還領著門下侍中(即右相)、爵鄭國公而位極人臣了。

嗬嗬,三朝元老,早是權傾朝野的人,七老八十,猶能做到隻為權相不越線,身當周臣不反上的水平,做著將天子束之高閣的事,又一口一個皇恩浩蕩,好似有多麼忠君愛國般,漬漬,當的老奸巨猾!

陳禮又正襟危坐起來,一副啥也沒聽見的模樣。如今朝局暗潮湧動,諸多交鋒,雖是柳黨一員,但他可不想隨便就摻和進去。

這時,寂靜的養心殿內,忽而響起零碎的腳步聲,待得聲音遠去後,幾個內侍太監匆匆進入了西暖閣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