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粗鹽提純(2 / 2)

鹽為百味之首,所以李易決定從鹽開始他的改良之旅,但是,李易現在才八歲,一個小不點,如果他提出鹽的改良方案,又有誰會相信呢。

在李易這具身體的記憶中,李易發現自己處於北宋時代,現在應該是宋神宗趙頊在位,因為現在的年號是熙寧元年八月,而自己現在位置是北宋的京城——東京。大家別誤會,這裏不是日本,而是河南的開封,又稱汴梁。

食鹽按李易現在的時價是粗鹽五到十五文一斤,而精鹽則是五十文一斤,鎮安坊用的鹽還不是最粗的,是十五文一斤的鹽,食鹽苦澀的味道不是很重。

錢,錢,錢,我現在隻要五文錢,怎麼辦?

鎮安坊的後院,一個小屁孩在急得團團轉。

突然,李易想起了些事情,匆匆忙忙的跑回自己的柴房,從破被子的邊角和屋角的陶罐裏掏出了一些錢幣,仔細一數,竟然有十六文錢。這下錢的問題解決了。

然後呢?李易記得粗鹽之所以會苦澀是因為粗鹽裏麵含有大量的硫酸根離子、鎂離子和鈣離子。提純的過程好像是先過濾,再反應,再過濾,最後蒸發結晶。

李易現在是無比的感謝高中時的化學老師,按實驗要用氯化鋇,但是現在沒有,在李易的印象中加氯化鋇的目的是為了去除硫酸根離子,所以李易決定使用石灰水,碳酸氫鈣也行。因此,李易蹲在地上用樹枝在地上劃著化學方程式。

最後,李易在廚房找來一個破瓦罐和二個破海碗,忍痛將破被單撕下一大塊放在水裏仔細清洗。

隨後,李易懷裏揣著十六文錢在鎮安坊的周邊逛了起來,一個小屁孩,煞有其事的走在大街小巷,此情此景再加上頭上的一縷小鞭子,整個兒就是一宋朝版的三毛。好在東京不愧是北宋的都城,啥玩意兒都有賣,所以很快李易就買到了最便宜的粗鹽,一斤五文錢。再跑到染坊用瓦罐裝來一罐石灰水。又到雜貨店買了一文錢的純堿,興衝衝的小跑回家。

將大約半斤的鹽倒入海碗用筷子邊攪拌邊倒水,直到鹽全部融化。

把被單疊上三層,平鋪在另外一個海碗上,慢慢倒入鹽水,輕輕提起被單,果然,一堆黃黑色的雜物被過濾出來,洗淨,重新過濾,過濾幾次後,鹽水中不再有比較粗的雜質了,不過液體還是有點黃色。

現在是化學反應時間,李易先將石灰水輕輕地倒入鹽水中,邊倒邊攪拌,因為石灰水中的碳酸氫鈣含量不是很高,所以李易倒入了大半瓦罐的石灰水才使鹽水中不再有東西析出,此時,李易不得不把鹽水分為二碗,再將純堿撒入鹽水,頓時,鹽水中又可以看到大量雜質的析出,接下來又是過濾,足足用了半個多時辰,李易才將這份鹽水溶液搞定。

終於到了最後的蒸發結晶階段了,李易伸了個懶腰,累啊。

小心地將鹽水捧進自己的柴房,放好。李易轉身出了自己的房門,直奔廚房,依稀還記得,剛才袁銅做秘製紅燒肉時用的爐子上麵還有炭火,不知道現在滅了沒有。

運氣不錯,李易走進廚房時發現,爐火處於即將熄滅階段,趕緊在灶旁的木炭缸裏夾起幾塊燒火時留下的木炭,放入爐子裏。灶膛的柴火在煮完飯菜後,剩下的木炭會用一個密封的瓷缸裝起了,隔絕氧氣炭火自滅,就成了木炭,不過這樣做的木炭不經燒。

重新在一個角落找到一個破瓦罐,李易帶回房間將剩下的石灰水裝好,而過濾好的鹽水倒入原來的瓦罐中,提前瓦罐走進廚房,將瓦罐放在爐火上,然後撅著屁股進行蒸發結晶。

五分鍾後,鹽水溶液開始沸騰,李易小心地用筷子進行攪拌,半個小時後,瓦罐中呈現大量的固體,隻剩下一丁點水了,李易將瓦罐從爐火上端了下來,利用餘熱使水分蒸發幹,終於,在瓦罐的底部和壁上李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鹽巴。收集起來後,李易發現大概有六兩左右,希望大家能記住,李易現在是在宋代,一斤是十六兩,六兩多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三兩多一點。大概二百克左右。

看著自己的辛苦所得,李易用手指蘸了一點鹽巴放入嘴中,嗯,不錯,應該就是這個味,純正的鹹味。李易咧開嘴巴無聲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