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所有身體部位的有效支持?或者說如何鑒別和檢驗身體各部位的協調合作?
其一,參與彈奏的身體各部位要活動自如。“軀體隻有在完全不受拘束、隻有自由靈活的情況下,才能正確地起到彈力支柱的作用。”[1]29因此,除了觸鍵的指尖關節之外,其他部位如掌、腕、臂、肩都應該像不存在一樣順從手的彈奏活動。尤其是在彈奏過程中演奏者身體各部位無痛點,任何一個部位的酸痛都是因為演奏關節的不鬆弛、不通達。比如,大多數鋼琴演奏者比較關注手指、掌關節、腕關節、肘關節,以及這些部位發生的疼痛,比較忽略肩部參與彈奏。很多演奏者沒有意識到“肩”是鋼琴彈奏技術提升的瓶頸。事實上,肩部能否得到解放是衡量全身參與彈奏的關鍵點。“根據解剖學定義,肩關節是我們身體最自由的關節。因此,它在鋼琴彈奏中起著巨大的作用。起動上臂的肌肉因其大小和妥善的位置,能夠完成最準確的動作。”[1]33從德普開始,人們“了解到身體彈奏部位(即手指和手臂)的肌肉,隻有從肩關節開始才能夠做出良好的、快速和有目的的動作”[2]21。約瑟夫·迦特也認為貫通觸鍵“這種感覺隻有當動作來自肩關節時才可能完滿產生”[1]13。打通肩關節的練習方式,有大臂高抬、上舉、轉動等活動方式。除了肩關節運動之外,從腰部發起的大幅度身體轉動也是協調全身運動的有效方式。
其二,彈奏過程中身體運動的趨勢和方向要集中。這裏主要指手的起伏與琴鍵升降的一致。獲得觸鍵最佳點,意味著不僅能夠自如順暢地彈奏斷、連、起、落、走句、彈跳等各種技術,而且能夠彈奏從最小到最大的音量、從最幹淨到最混濁的音色等,創造具有較大變化幅度的音響效果,為表現樂曲做準備。“對作品的緩急和力度標記,我們處理得愈是敏銳,愈最細膩,我們的發音就愈會多姿多彩,我們的彈奏就會愈豐富。我們應當力求使我們的動作在具有最大的緩急自由的條件下表現出力度變化的最細微的差別。”[1]7觸鍵最佳點有助於滿足音樂表現的這些需要。
身體運動的趨勢和方向的練習,可以通過做一種力量由腰部發起、集中於手臂或指尖的揮動動作與反彈動作。這種練習可以在沒有鍵盤的空間運動,也可以琴鍵彈奏的方式活動。其中雙手大和弦的整體彈奏與反彈比較容易找到手指與琴槌的直接關聯。
2.觸鍵部位和力量集中
觸鍵部位和力量集中主要指觸鍵關節或部位結實穩定。通常觸鍵關節指直接接觸鋼琴鍵盤的指尖和支持指尖的指關節、掌關節、腕關節等部位。觸鍵關節的訓練是國內鋼琴教學的重點,也是鋼琴傳統教學的優勢,因此在本文中不再贅述。值得提醒的是,注意避免直接觸鍵的這些關節部位的過度訓練或僵化。比如掌關節上放硬幣,彈奏時硬幣不能掉下來等訓練方式,就有過度訓練之嫌。過度強調這些關節的穩定堅固可能使整個觸鍵動作發硬、音色發僵。其實,放鬆其他才能把身體各部位重量傳遞於指尖,琴聲才會飽滿鬆弛。當然同時也要求觸鍵關節力量支撐相應更集中,這對指尖支撐的能力提出更大要求。總之,觸鍵部位和力量集中依然要求觸鍵各部位相互協調,達成彈奏動作緊張與放鬆的協調統一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