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蒙古族文化藝術在標誌設計中的運用(1 / 2)

蒙古族文化藝術在標誌設計中的運用

藝術教育研究

作者:張春梅

【摘要】 將蒙古族文化應用於現代設計,不但為現代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設計元素,更是對少數民族文化的推廣和傳承。本文通過三種表現形式將蒙古族文化藝術融入標誌設計,並以課堂教學實踐案例,探索將蒙古族文化藝術融入標誌設計的方式方法與可行性。

【關鍵詞】 蒙古族文化藝術;標誌設計;運用

[中圖分類號]J62 [文獻標識碼]A

蒙古族文化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蘊含著遊牧民族創造和審美的情趣。蒙古族文化藝術是在傳承草原遊牧文化的基礎上,伴隨著蒙古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倫理道德、民俗風情、地理環境、宗教習俗等的演化而逐步發展並延續的,其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我們現代設計提供了非常豐富的設計元素。蒙古族文化藝術在經曆了漫長的時間洗禮後,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廣義上的草原文化是指綜合了飲食服飾、文學藝術、天文曆法、民間工藝、建築醫藥等全部領域的文化藝術。本研究限定蒙古族文化藝術中的宗教藝術、文字藝術、民間藝術(民間剪紙、民間圖案、民間刺繡)及民俗文化、圖騰文化為主要研究範疇,探索將蒙古族文化藝術通過圖形化的整合與提煉融入現代標誌設計的方式方法與可行性。

一、“同構”構成形式

所謂同構構成,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圖形組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一個新圖形。同構後的新圖形並不是元圖形的簡單相加,而是一種超越或突變,因而能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給予觀者豐富的心理感受。從圖形的表現內容來講,它使組合後的圖形產生了新的意義和內涵,使同構後的標誌內涵更多樣,是豐富現代標誌設計圖形構成語言的一個重要手段。“同構”這一概念最早來源於西方現代設計,然而在我國民間圖形構成中,同構構成的表現形式的使用是其構成法則中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潛在規律。格式塔心理學家的試驗表明,當一種簡單規則的形呈現在眼前時,人們會感覺極為平淡,相反雜亂無章的形則會使人產生煩躁感,而真正能引起人興趣的,則是那種介於兩者之間的,稍微背離規則的圖形。這種圖形首先喚起一種注意或緊張,繼而是受眾對其進行積極的組織,最後組織活動完成,最初的緊張感消失。這是一種有始有終、有高潮有起伏的體驗,是能引起審美愉悅的過程。由此我們推導出同構圖形的原則:即,“舊元素、新組合”,用日常生活中人們熟悉的圖形,以一種新的前所未有的同構方式加以組合。通過這種同構方式得到的視覺新體驗使人既熟悉又陌生,會引發觀者極大的好奇心,從而使標誌的設計變得更加順暢和自然。筆者在2013年的標誌設計教學中,對將蒙古族文化藝術以同構構成的表現形式應用於標誌設計的方法進行了多次的嚐試與實踐。作為實踐案例之一的賽納手工藝製作中心的標誌設計(該中心是以蒙古族工藝品的研發與製作為目的的機構組織)就是以同構構成的表現形式,將蒙古族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馬元素與蒙古族文字相結合。機構名稱中的蒙語“(賽納)”具有“好的(美好的)”之意。在標誌設計中,將抽象後的馬頭鬃毛部分置換為蒙古文字“(賽納)”,洗練的線條古樸自然,使馬形象與蒙古文字渾然一體,形成一種奇妙的組合。整個標誌造型新穎,視覺印象明快,寓意傳達深刻。

二、以“線”為主的構成形式

“線”是蒙古族文化藝術中非常重要的構成與表現手段,無論是雕塑、岩畫、服飾藝術還是民間工藝美術,都常以線的造型為基本構成手段。蒙古族文化藝術中的線條無疑是極具概括和抽象雙重功能的表現形式,因此,在蒙古族藝術中我們常常能看到以線為主的構成形態。例如,蒙古族民間傳統圖案中的盤腸紋樣、回紋、卷草紋等都是以線的形式構成。“線”作為基本構成形態之一,它與現代標誌設計有著許多共通之處。以“線”為主的創作和設計共同體現了實用價值與審美的並存,物質與精神的相互交融。以“線”構成的標誌設計主要是研究標誌圖形的骨架部分,不同種類的線所構成的標誌具有不同的性格。由直線構成的標誌符號給人以嚴肅、安定之感,直線賦予人的心理印象是速度與緊張感,有銳利、直接、簡潔、明快等特征;而以曲線構成的標誌圖形則相對隨意、親和。另外,在標誌符號中出現的徒手隨意畫的線,則帶有很濃的人情味,整體表現更為感性和情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