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金融風險與管理的探討
經濟研究
作者:張錦曉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進程的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眾多的金融風險。為了更好更快發展,中國加強防範金融風險、加強金融監管,這對維護金融體係的穩定,促進金融業的健康運營,保證社會經濟的有序、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關鍵詞】金融風險 風險管理 金融機構 金融市場
一、金融風險概述
隨著金融全球化的發展和創新,金融市場所麵臨的風險也漸漸變得複雜,金融風險也隨之增加。麵對金融風險的潛在危機和現存危機,金融機構、金融人士以及政府都得學會尋找解決方法,減少和避免金融危機無論是在風險管理的策略還是製度和組織形式上,風險管理的方法和創新都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製定出完善的金融體製和管理方法。金融風險是金融活動中,由於各種經濟變量,尤其是金融變量發生不確定的變化,最終導致人的行為發生改變兒子最終致使受到金融損失。宏觀經濟浮動使得金融體係不穩定,突發事件的產生引起風險的誕生。
二、我國金融現狀
(一)國際收支失衡。
隨著中國與世界的不斷接軌,國際收支出現了嚴重的不平衡。08年以來,在國全球經濟危機、發達國家特別是歐美經濟衰退嚴重的情況下,不少新興市場出現資本外流、儲備下降、彙率貶值,收支不平衡等狀況,而中國近期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外債基本情況表明,在過去的一年中,麵對嚴重的世界外部衝擊和內部結構調整困難,金融危機的入襲後,中國對外經濟雖然基本相對平穩運行,國際收支狀況還有待改善,外彙供求關係需要進一步調整至平衡。
(二)資本市場失衡。
中國最大的實體經濟是房地產,然而部分國有企業欠債不還,銀行不願意貸款給其他行業的企業,而把很多資金都投入到房地產、股票甚至集資亂設項目,民間融資的現象也不斷湧現,進一步引起金融秩序混亂。國民的金融風險意識普遍淡漠,我國經濟發展雖然也經曆過經濟動蕩,但人們對於風險的敏感度不高,人們的金融風險意識普遍淡漠。各種金融交易的進行,也投機的出現了許多非正義的做法,金融機構麵臨的一個主要風險就是交易對象無力履約的風險,信用、信譽的缺失導致了金融界的一些動亂與不穩定。很多違法行為仍在恣意妄為的進行,忽視了法律,政府的監管力度缺乏,資本市場需要逐漸完善。
(三)資本借貸失衡。
長期以來,我國存在著金融抑製和金融分配不平等。在政府的幹預之下,銀行把大多數的資金借貸給了多數國有和國有控股的企業,非國有企業所能得到的資金非常少。改革開放以後,我國非國有企業所占份額越來越大,但是從銀行獲得的信貸支持卻沒有明顯增長。為了生存和發展,通過民間資本借貸的方式籌集資金,非法集資現象不斷湧現。
三、金融風險產生的原因
而今以GDP等數量指標為導向的政績考核製度和上下級經濟信息的嚴重不對稱,是近年來中央政府時常陷入“經濟增長與宏觀調控相互製約”困難的主要原因。自由體經濟的產生使得銀行危機的加劇,另外大型事件的突然降臨將帶動整個國家乃至世界經濟的改變。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外彙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風險的積累可能觸發單個金融機構的經營失敗,繼而引發更大的危機,進而導致大量銀行倒閉和整個金融體係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