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國際貿易中文化因素衝突的表現(1 / 3)

淺析國際貿易中文化因素衝突的表現

經濟研究

作者:吳正芳

【摘要】隨著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並沒有使全球文化向一體化發展,而是朝著各自特色的多元化方向發展,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產生了不同的貿易要求,也相應的出現了衝突,在國際貿易中具體表現在價值觀念因素的衝突、思維方式因素的衝突和行為規範因素的衝突。

【關鍵詞】價值觀念 思維方式 行為規範

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在經濟運行、國際貿易交往時,文化與經濟日益被連結在一起,經濟文化化、文化經濟化成了國際化的一個突出跡象。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特殊文化背景與文化環境日益為各國重視,尤其是意識形態層麵即政治、法律、藝術、道德、哲學、宗教等方麵。然而隨著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並沒有使全球文化向一體化發展,而是朝著各自特色的多元化方向發展,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產生了不同的貿易要求,也因文化差異產生了文化衝突。一方麵,經濟一體化打破了各種地域文化間彼此隔絕的封閉狀態,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和大眾文化層麵日益趨同;另一方麵,經濟一體化加劇了文化在深層的價值觀方麵的差異和衝突,使得全球價值觀與本國價值觀處於尖銳的矛盾之中。如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道德與法律、合法與不合法等文化因素的衝突。在國際貿易中,文化的衝突會產生貿易壁壘和摩擦,使得貿易受文化因素的影響也越發地突顯,世界貿易中文化差異的存在已影響到國際間的貿易活動,國際貿易中的文化因素所產生的各國文化之間的衝突正是全球經濟貿易的必然結果和具體體現,使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與各國文化多元化構成了當今世界的一對矛盾。

一、價值觀念因素的衝突

各國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在各自民族的曆史傳承和文明演繹下都有著截然不同的差別,特別是在現實製度的影響下使得人們在貿易活動中習慣用自己的價值觀和認知去左右對方的行為,或是直接忽視對方的價值觀和信仰的重要性,這勢必會影響到貿易雙方的合作,形成貿易中常出現的價值觀念的衝突。從宏觀上來說,價值觀念的衝突主要表現在經濟貿易與意識形態、貿易規則中公平與效率的衝突等方麵。一方麵,歐美經濟強國無論是在經濟還是在文化科技上都占據強勢地位和優勢。這些有利的內部條件使得它在政治民主化、人權保障、市場經濟製度等方麵簡化成一套意識形態教條,並把其作為一種普世的行為準則加以推行,人為地製造經濟貿易與意識形態的衝突。另一方麵,由於價值取向和文化需求的不同,在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製定時,發達國家體現的是要求對人權標準、勞工標準、環保標準、質檢標準等嚴格措施,推行人文貿易;發展中國家體現的是要求擺脫貧困和謀求發展,實行差別與特殊差別待遇,推行農產品和服裝等領域的自由貿易。由於這些相互對抗的深層次價值觀念勢必會造成貿易規則中公平和效率的價值觀衝突問題,因而使得在每次貿易談判中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並且談判效率極為低下。

從微觀上看,價值觀念的衝突主要表現在貿易談判和交易契約中的誤解與矛盾上。在國際貿易談判時,由於談判雙方往往來自不同的國家或地區,所以存在在思考方式、行為原則、是非判斷、問題處理以及談判禮儀等價值觀念的差異。談判雙方都有可能無意識的用自己的價值觀來作為協商問題的最高依據。以自己的價值觀、是非準則來審視、判斷對方,因而導致在談判中誤解和衝突十分常見。在交易契約中,由於價值觀念的差異,各國對“契約”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比如對於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來說,契約的簽署代表著一種法律的製約性,簽名意味著不能再更改,必須嚴格按照契約上的條款執行;在日本,契約卻是一種可以隨著環境的改變而進行修改和調整的東西。而在中國,契約的簽訂僅僅隻是象征合作關係的開始。這樣,在履行交易合同的過程中,因價值觀念的衝突而導致貿易摩擦也是很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