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兩省對外貿易方式的主要區別為山東省的一般貿易、加工貿易齊頭並進,而廣東省以加工貿易為主。
3.從趨勢上看,山東省主要貿易方式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而廣東省主要的貿易方式的比例正在逐步縮減。
(四)對外貿易商品結構。
山東省對外貿易商品結構以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紡織服裝產品、農產品為4大主要類別。其中,紡織服裝產品、農產品等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產品占相當一部分;而高新技術產品占比相對較低。
廣東省對外貿易商品結構中,初級產品的比例非常低,而工業製成品占絕大部分。在工業製成品中,深加工及精加工產品、高技術含量及高附加值產品展絕大部分,且比例逐年增加。
在兩省的對外商品結構方麵,兩省有如下異同:
1.山東省以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紡織服裝產品、農產品為4大主要類別;廣東省以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為2大支柱。
2.山東省對外貿易商品的科學技術含量及附加值與廣東省相比較低。山東省紡織服裝產品、農產品等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產品占相當一部分,而高新技術產品占比相對較低;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占比高、機電產品占比高,高技術含量及高附加值產品展絕大部分。
3.從趨勢上看,廣東省的高新技術產品比例均在穩步增加,代表著該省企業企業科學技術水平、產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明顯提升;山東省高新技術產品比例自2000至2010年有了明顯增長,自2011年以來反而有微弱的降低。
(五)對外貿易區域。
青島、煙台、威海、日照4個沿海城市2010年、2011年、2012年出口額均占全省的65%左右。特別是青島市,在出口貿易中發揮了龍頭作用。青島、煙台、威海、日照4個沿海城市2010年、2011年、2012年出口額均占全省的68%左右。日照市在進口方麵較為突出,遠勝過威海。日照與威海在進出口方麵各有所長,日照出口份額較小,而進口份額較大;威海出口份額較大,而進口份額較小。
總之,山東省的對外貿易區域主要以沿海港口城市為主,4個沿海港口城市進出口可占全省60%以上;4個城市在地域上並不集中,而是以海岸線為紐帶連接。
廣東省對外貿易區域從地理上主要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為珠三角地區,主要由廣州、深圳、珠海、中山、佛山、惠州、江門、東莞8個城市組成;第二部分為東翼,有潮州、汕頭、汕尾、揭陽4個城市組成,也稱為“潮汕”,富有曆史人文風情;第三部分是西翼,由陽江、茂名、湛江3個城市組成;其餘部分為山區,由其他城市組成。
總的來講,廣東省對外貿易發展的區域差距較山東更大,外貿區域發展不平衡程度更高,呈現兩極分化。
三、山東和廣東兩省優化對外貿易發展模式的對策和建議
第一,在現有的外貿發展水平和模式下,充分發掘現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和產品以及認識不足之處,相互借鑒和學習;
第二,加快出口產業的技術升級,把吸引外資、引進先進技術有效地和地區產業結構升級基本結合起來;
第三,提高傳統勞動力密集型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加大技術創新,不斷增加其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乃靜.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戰略新探[M].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5.
[2]張燕生.環渤海地區的對外經貿區域戰略[J].中國經貿, 2006,(08)
[3]王春燕.山東半島對外貿易狀況分析[J].山東紡織經濟,2007,(3).
[4]周田君.日韓產業轉移與山東半島製造業發展[J].東北亞論壇(社會科學版),2005(16).
[5]潘文達.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初探[J].學習與探索,2005,(3).
[6]劉可.我國對外貿易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國際貿易問題,2006,(3).
[7]薑建華.調整出口產業結構促進山東對外貿易發展[J].山東經濟,2005,(9).
[8]李憲鋒.廣東外貿依存度研究[D]:[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廣州:暨南大學,2008.
[9]徐群.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對策與建議——以廣東為例[J].商業經濟,2007,(2).
[10]張秀環.加工貿易對廣東省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研究[J]. 國際貿易問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