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量清單計價應體現建施雙方的真實意願,又要公平公正。清單分兩部分:實體消耗費用,措施性消耗費用。對實體性消耗費用由建設單位(含所委托的中介機構)對實體消耗編製清單後連同施工圖一並發售給投標人。由投標人對清單量的準確性、項目完整性進行核實。如果投標人未提出疑問,今後實施或結算時發現量缺量差則由投標人自負風險;如有疑問則書麵提出,建設單位核實並書麵答複,書麵提問和答複均列入合同,如今後發現差異,由責任者承擔風險。如果參加投標的單位太多,可以通過嚴格的資格預審予以控製。這樣能提前規避爭議,規避風險,防止建施雙方有意造成或利用清單不準確創造索賠和反索賠機會,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對措施性消耗,顯然投標方更了解自己的實力和將要采取的措施性費用。所以清單中措施性消耗項目及費用應由投標人根據施工組織設計及自己企業的技術、裝備能力自行填寫,並對其完整性,確定性,準確性負責,承擔由此產生的風險。對此評標委員會有疑問的,可通過詢標澄清。在實施中施工措施的改變要經過監理及建設單位的認可,且措施性費用隻減不增,防止和減少爭議及索賠的發生。
清單計價的本質就是市場定價,它能準確及時地反映建築產品的市場價格,有利於合理降低工程成本,因此,工程量清單計價提高了企業競爭意識和管理水平。工程量清單是造價控製的核心。工程量清單作為投標報價的依據,是整個項目造價控製的核心內容。
工程量清單編製一定要符合招標文件的要求,每一個子目的工作內容與工作要求應表達準確完整,工程造價,人才為本。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招投標,對於招標單位,由於工程量清單是招標文件的組成部分,招標單位必須編製出準確、詳盡、完整的工程量清單,並承擔相應的風險,促使招標單位提高管理水平。
由於工程量清單是公開的,將避免工程招標中的弄虛作假、暗箱操作等不規範行為。有利於節約投資和規範建設市場,有利於發揮企業的自主報價的能力,實現政府定價到市場定價的轉變,有利於規範業主在招標中的行為,有效改變招標單位在招標中盲目壓價的行為。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正確反映了市場經濟的活動規律。
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有利於與國際社會接軌。工程量清單計價是目前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如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都采用這種方法,在我國,世界銀行等一些國外金融機構、國外政府機構的貸款項目招標時,一般也要求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辦法。隨著我國加入WT0,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下,國際競爭日益激烈,我國建築市場將進一步對外開放。因此,建立和推行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常用的工程量清單計價辦法,有利於提高國內建設各方主體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