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文化在馬產業發展中的作用研究
理論研究
作者:丁鵬
【摘要】馬文化在中國曆史上就已經形成並存在了,並且對中國馬業的產生與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馬文化也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對中國馬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中國馬文化 馬產業 影響與作用
中國馬文化具有悠久的曆史,中國也曾是一個較為發達的馬文化國家。王大霖和王言彬就曾指出“在我國的文化、藝術中,馬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如果將有關馬的內容從我國的文化曆史中抽出,那留下的文化典籍和藝術作品將會殘缺不全甚至慘不忍睹。”中國馬業的發展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國馬文化的影響。但是就目前的已有研究來看,關於中國馬文化對於中國馬產業的影響與作用的研究還十分稀少,因此,也希望本文能夠引起研究者對於這方麵的注意,促進中國馬文化對中國馬產業的發展的影響與作用的研究。
一、中國馬文化界定
在中國漫長的發展曆史過程中,馬這種生物都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無論是在社會生活、生產勞動、祭祀習俗還是在行軍作戰和文學藝術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馬的身影。這樣,在不斷的發展與積澱中,就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馬文化。我國的教科書上對“馬文化”做出了這樣的界定:馬文化就是以反映人馬關係為內容的文化,是人類文化的分支,它包括人類對馬的認識、訓養、使役以及人類有關馬的美術、文藝以及體育活動等內容。而這一界定也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認可。
可以看出,我國的馬文化具有著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具體而言,我國的馬文化包含有以下一些內容:相馬學、馴馬學、牧馬學、賽馬學、賞馬習俗、馬具與裝飾品、交通與商業用途中的馬、文學藝術中的馬等。不僅如此,中國馬文化還具有分布範圍廣泛等特點。中國擁有960萬平方米的國土麵積,地域遼闊,在這片國土上生活的除了人口眾多的漢民族以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各民族都在自己生活的地域範圍內結合自己民族的曆史文化、生活習俗以及地域特點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馬文化。有研究發現,在我國,除了沿海地區以外,均有馬業的存在。其中馬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則集中在我國的西南地區、西北地區以及內蒙古地區。
二、中國馬文化的研究現狀及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養馬曆史最為悠久的國家之一,也是馬文化比較發達的國家之一。在這一基礎之上,對於中國馬文化的研究得到了比較快速的發展。截止到目前為止,人們對於中國馬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我國古代馬文化、馬在交通以及軍事上的應用、馬的文學藝術形象、以及馬在軍事中的應用等,當然,這些研究對於中國馬文化的傳承以及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也對中國馬業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但是,由於人們隻局限於對於中國馬文化在理論上的分析與研究,並沒有將關注點放在對中國馬文化的實際應用上,因此,在中國馬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中國馬文化並沒有將其自身的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其對中國馬產業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另外,雖然中國馬文化已經是一種比較發達的文化,蘊含有豐富的內容,但是,世界上還有其他一些比較發達的馬文化,比如歐洲的一些國家以及美國。而我國的研究者並沒有十分注重將中國馬文化與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馬文化進行深入的比較研究,因此,也就不能從中發現二者之間產生區別的深層原因,更無法從其他比較發達的馬文化中汲取所需要的營養與優勢。
所以,為了使中國的馬文化能夠在馬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充分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對中國馬產業的發展起到更加巨大的促進作用,對於中國馬文化的研究應該獲得進一步的、更加深入的發展。譬如,在進行中國馬文化的研究的過程中,要與當今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大眾的需要相結合,從中挖掘出與時代發展相符合以及能夠滿足當代人實際需求的文化資源,從而為中國馬產業的發展提供豐富的資源來源,促進中國馬產業的發展與進步。
三、中國馬文化對中國馬產業發展的影響作用
(一)注重地域特色,發展特色的中國馬產業。
眾所周知,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不同的地理位置與地域環境,不同的民族,其所形成的文化氛圍是不同的,因此,在促進中國馬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緊密結合各地區的地域特色,隻有這樣,馬產業才能夠真正得到發展,也才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