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體係探討
理論研究
作者:劉誌高
【摘要】本文主要從經濟角度簡要探討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製存在的問題,並就這些問題提出構建人口和計劃生育經濟利益導向機製的建議,包括提高政策覆蓋麵、加大對獨生子女家庭獎勵力度、從人們現實經濟利益出發以及健全養老機製等四個方麵。
【關鍵詞】人口和計劃生育 利益導向機製 建議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對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製的重視度不夠。
我國目前對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製重視度不足,甚至有些地方並沒有真正實施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製。我國規定對獨生子女家庭的獎勵,城市職工依照單位情況自行發放,這就給有些單位造成了一些機會少發放獎勵資金甚至不發放,現實中很多單位、尤其是個體私營企業沒有真正實施過隨工資發放獨生子女家庭獎勵金。由於獨生子女家庭並沒有在社會中享受到特別的福利,計劃生育利益導向作用大打折扣。
(二) 計劃生育利益導向的重點不明確。
在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製實施過程中,許多計生工作人員並不明確知道利益導向機製的重點是什麼、利益導向政策應該向哪些群體傾斜。具體來說,就是不明確計劃生育家庭和非計劃生育家庭相比得到的利益和非計劃生育家庭收到的損失,以及計劃生育家庭最需要的補償是什麼。
(三) 獨生子女家庭養老保障機製缺失。
中國的人口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思想,國人“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反哺”式的養老方式延續至今。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減輕了人口爆炸的風險,但是也為一些家庭增大了風險。獨生子女家庭一旦子女不幸夭折,父母將麵臨老無所依的風險,養老問題嚴峻。政府雖然對失獨家庭持續關注,但是隻是停留在一些具體政策的細枝末節上的修改,難以徹底解決失獨家庭的多重性的生活難題。而且現行的國家計生特別扶助政策,對獨生子女傷亡家庭每月每人給予一至兩百元補貼,但在年齡方麵要求女方年滿49周歲時,夫妻雙方才能同時納入扶助範圍。而這樣的經濟救助和年齡門檻對於數量龐大的失獨家庭來說隻能是杯水車薪。
二、構建利益導向機製的建議
(一) 加大計劃生育政策導向的覆蓋麵。
根據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政策導向計劃生育的覆蓋麵不足,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應積極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嚴格落實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加強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提高基層計生服務中心的服務水平;加強與衛生部門和保險部門的合作,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把民生普惠政策和計生優惠政策鏈接起來,擴大政策覆蓋麵。
(二) 提高獨生子女家庭獎勵的力度。
對獨生子女的獎勵要實時根據社會發展水平和人們工資水平對獨生子女家庭的補助程度進行調整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否則,利益導向政策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例如,我國現在實施的獨生子女獎勵費製度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定下的,其標準是按照當時的工資水平和生活水準定下的。然而時隔30多年,物價和工資水平早已上漲幾倍,但是對獨生子女家庭的獎勵費卻基本上維持當時的水準,這對大多數家庭來說,獎勵力度太小,該項政策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對獨生子女家庭的獎勵力度要隨著社會發展水平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而加強,使計劃生育經濟利益導向政策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