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反思及對策(2 / 2)

具體的做法一是精心設計導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始終貫徹“簡潔、實際、動腦、動手”的原則,使學生認識到每一種文體都是確實有用的,是學習和今後工作的基礎,是必須掌握的。 二是結合專業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真正使學生感受到文化基礎課對專業學習的重要性。

(三)教會學生撰寫應用文。

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到“化繁為簡”,也就是把“繁雜”、“抽象”的教學內容轉化為“簡單”、“生動”的內容。

首先,找準薄弱環節。 在應用文教學中,“怎麼寫”固然很重要,這一點在教材和辭典中都闡述得很詳細,學生並不難掌握。“寫什麼”是應用文寫作的難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找準學生的這一薄弱環節,將教學的重心轉移到教學生“寫什麼”上來。 例如,在講授“消息”這一應用文文體時,就在“怎樣發現生活中有價值的消息”上花了更多的功夫。當時,正值自學考試和期中考試臨近,所以筆者就問:“這幾天校園裏有什麼變化嗎?”學生想了一會兒說:“校園裏背書的同學比平時多了。”於是,筆者再問:“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學生回答:“臨近考試了,大家都不想被‘掛下’,所以臨陣磨槍,希望能闖過考試關。”筆者繼續問:“那大家覺得這種情況正常嗎?符合我們當代大學生的身份嗎?”有的學生回答;“這很正常,我們已經習慣了,見怪不怪。”針對學生的這種認識,筆者總結說:“是啊,學校中這種到了考試時才臨時抱佛腳的現象,大家已經司空見慣了,覺得很正常。而這種‘正常’卻反映出了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即我們大家不重視學習,把學習當作應付考試,對自己的人生目標缺乏科學的規劃。因此,生活中看似正常的情況處處有,但我們應該從這些‘正常’中發現‘不正常’;同樣,我們也應該從‘不正常’中發現‘正常’,這才是“消息”寫作的亮點。“同時,筆者在黑板上寫了“從看似正常的現象中發現不正常”、“從看似不正常的現象中發現正常”。在這種啟發和指導下,學生寫出了一些比較有見地的校園新聞。可見,隻有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找出他們在應用文寫作中的薄弱環節,才能對症下藥,真正教會他們如何去寫。

其次找到最簡單、最實用的寫作方法 。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應盡量做到化繁為簡。先通過一些典型事例使學生了解每一文體的用途;再通過對事例的分析,引導學生歸納出每種文體的具體寫法和特點,使他們明了該如何去寫,並掌握最簡單、最實用的寫作方法,同時空出更多的時間用來讓學生練習和實踐;最後,在實踐的基礎上,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講評,指出作文中的不足,歸納出寫作時應該注意的問題。這種從感性認知、實踐練習到發現問題、再實踐練習的學習過程,完全符合人類的認知規律。可見,教師隻有把繁雜的理論簡單化,將最簡捷的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覺得學習有趣,才能使學生對應用文寫作的畏懼心理自然消除。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啟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