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案例引入的教學方法研究與應用(1 / 2)

案例引入的教學方法研究與應用

教育縱橫

作者:王祥瑞

【摘要】在程序設計語言教學過程中,傳統的語法講授型教學方法枯燥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較差。為了克服這一弊端,文章提出在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並探討了案例教學法的特點以及教學案例的選取、實施,經過實踐證明,教學效果良好。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C語言程序設計 程序設計

一、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我國現有的教育模式仍然是應試教育為主。這種教法使用的是填鴨式和滿堂灌的課堂講授,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把學生當敵人的考試方法。這種灌輸模式能較好地保證所講授知識的係統性,但因為知識枯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較差。同時,在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力麵也暴露出許多弊端。

案例教學法與傳統的老師台上講、學生台下聽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不同,它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的種方法。采取以學生為主進行課堂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真正地參與、發揮自己的主體性。通過這個過程使課堂內容深刻理解並銘記在心,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係,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也有利於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創造生動活潑的教學局麵。

二、案例教學法的要求

(一)對教師的角色要求。

實施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進行角色的重新定位。既要求教師具有淵博的理論知識,又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與實踐經驗。教師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不斷地從現實生話中提煉加工出適合教學的案例來。

教師要在帶領學生做好案例討論前的準備、組織學生認真討論案例、做好討論後的總結等方麵起主要作用,教師應設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鼓勵學生打開思路,積極發言,不斷提出新的設想和思想。教學上,教師要吃透案例並善於駕馭課堂,使課堂案例分析有序進行。

(二)對學生的素質要求。

實施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案例討論中來,要仔細閱讀案例,獲得相關信息。教師應承擔起啟發、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職責,訓練他們如何分析問題,如此循序漸進,使學生形成善於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勇於發表自己觀點的良好素質。

(三)對案例的選取的要求。

實施案例教學法,案例的選取一般應符合以下原則: ( 1)典型性,即教學案例能反映同類事物的一般特性,對學生能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2)實踐性,即教學案例應接近實際,與實際生活或工作相關且具有一定規模,既符合所需掌握知識的特點,又能讓學生感興趣,不能主觀臆造。(3)啟發性,即教學案例必須包括一定的問題,能啟發學生思考。(4)目的性,即教學案例的選材要適應教學目的的要求。每個教學案例的設計,總是要求能突破課程的某些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對課程的一些問題有較深的理解,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一)案例選取的特征。

作為教學的案例必須具有以下幾個特征:首先,教學案例的選擇要適應現階段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教學案例的類型很多,體現內容也很複雜,選取或設計什麼樣的案例應有針對性地根據教學目的進行選取。其次,選取的案例必須包括一定需要思考的內容和問題。案例不是簡單的操作習題,如果設計的案例學生在解決過程中,隻要通過某個知識點就可容易地解決,則該案例就不具備啟發性,也就達不到案例教學的效果。最後,選取的案例應盡可能地貼近現實生活。隻有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才能易於學生理解和接受,才會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